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而且有深刻的文化意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和谐的精神境界,彰显公正的价值导向,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深刻体现了生态哲学思想。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的技术发展必须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循环再生,保护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拓展与升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凝练出“六个必须坚持”的哲学意蕴。其中,“人民至上”“胸怀天下”体现的是价值向度、“自信自立”体现的是精神向度、“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体现的是实践向度。将“六个必须坚持”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重向度”中去考量,方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论界却并未取得科学一致的认识。80年代以后,随着对苏联斯大林“传统模式”地批判,这类问题更以名称之争的形式进一步地突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指出实践基础上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那种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的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的“唯实践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用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细化到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明确阐述了发展主体、发展对象、发展成果归属等理念,确立了基本社会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要求,拓展人性中的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属性,提升公平正义、文明理性的社会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责任观是处理好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责任奉献与权利索取的基石,还是统筹现在与将来、个体与集体的纽带。分析“以人为本”的责任论的必要性,探讨“以人为本”与责任论的内在关系,对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有机体思想,主张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并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涵的深刻哲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的基本特征。而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论述的重点,蕴涵的深刻哲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尊重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浑厚的哲学底蕴,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高超的实践辩证法艺术。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原理之上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观点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党中央新近提出的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特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引入认识论。明确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还原论”的超越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的哲学教科书习惯于按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范畴,结果把精神现象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单化,抽空了人类意识的丰富内容,而且很容易坠入庸俗唯物主义。当代科学发展及其引导的思维方式变革,宣告了“还原论”的不合理性,启发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革命的辩证法、科学的实践观超越了“还原论”,它和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并行不悖。按照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坚持对意识范畴唯物、辩证、实践的理解,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的规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而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主要就体现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上。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以其实事求是和对矛盾的全面解说开唯物论与辩证法中国化的先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对对立面和谐合作关系的阐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伴随着时代和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被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是主题或称一体,其内涵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在其结合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两翼。一体两翼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变迁,社会转型实质上是制度转型。现代社会是一个制度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制度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是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在现时代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的变革是思维方式变革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社会发展的全球视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趋向以及人的发展的全面特性,都要求确立制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邓小平发展观的侧重点,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精髓,更有利于全面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将经济发展速度同社会主义前途联系起来,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理论。“台阶式”发展理论的实质是发展,内容包括周期论、机遇论、方式论、途径论和目的论。“台阶式”发展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它孕育着悠远醇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且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命产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批判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悟化认知的划时代的历史飞跃,并丰富、充实和演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硕果,从而建构着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体系的韵味隽永的审美印证。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经济学哲学思想。其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普鲁东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论,阐述了分工、竞争、所有权、罢工和工人同盟等经济理论.宣告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即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问世,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公开宣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哲学观,是我们理解、把握其经济思想的钥匙和指南.邓小平同志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大特色是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邓小平经济理论最重要的哲学支撑点是生产力观;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探索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