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合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志  马艳丽 《经济师》2004,(8):227-228
城市建设和规划要围绕城市形象为主题。山东省烟台市城市形象与塑造有着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烟台城市形象应围绕APEC国际旅游城市的主题进行,这样才能迅速提升烟台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烟台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建设和规划要围绕城市形象为主题。山东省烟台市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有着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 ,烟台城市形象应围绕APEC国际旅游城市的主题进行 ,这样才能迅速提升烟台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潘发 《经济论坛》1998,(21):6-8
“形象”一词近年来颇为流行,大到国家形象,小至个人形象,叫得最响的当数“企业形象”,然而,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概念———城市形象,还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自觉导入者更是寥寥,以至城市形象还处于一种纷乱、模糊的状态,这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5.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的CIS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谷成  郭强 《经济地理》2001,21(4):509-512
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是当今城市建设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在企业CIS系统的引申下提出城市CIS战略模式,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入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内核,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了大连在突出化都市旅游形象,滨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学英 《经济地理》2002,22(5):620-623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且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节会活动对塑造和提升我国城市形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传果 《经济纵横》2006,(12):23-25
节会活动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举办节会活动,可极大地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代表和反映城市地位,展现城市实力;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步伐;促进市政基础建设和市容环境美化,提升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天津城市形象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爱英  郭伟  罗新波 《经济师》2006,(5):260-261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大都市、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近年在城市经营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天津市若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保持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文章在分析了天津城市形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天津城市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地提出天津城市形象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城市形象的内涵,特征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论述了玉林城市形象建设的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形象建设的五条措施:精心编制规划,打造城市品牌;搞好形象设计,突出城市个性;加大城建投入,创造优美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保证高效运转;提高市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城市形象建设的话题,愈来愈受到我国城市政府和从事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视,河北省成立了城市形象建设办公室,邯郸市进行了城市形象战略的研究,昆明市出版了城市开 建设的书,兰州市召开了城市特色研讨会,德州等城市开展了关于城市形象问题的专家咨询活动,1999年在西安举办了有30多位市长参加的城市容貌建设经验交流会。城市形象建设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对城市形象建设问题的体会,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冯贵荣 《经济论坛》2001,(12):22-22,26
作为石家庄市民,笔者始终关注着省会的城市形象建设。省会石家庄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形象工程,当年抓了16件事,收到初步效果。1997年,围绕城市、机关、企业、行业、道路五大形象,突出抓了20件事,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毋庸置疑,以上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或将要建设的各项工程或举措大大提高了省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必将把省城市形象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城市营销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定位误区及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生产力研究》2012,(5):129-131
文章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探讨城市形象定位问题,认为城市品牌传播的目的是城市营销,而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营销的基础,城市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必须借助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城市在形象定位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132-133
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天劣势、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形象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兰州城市形象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投资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全面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在"黄河明珠"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可通过采取倡导和开发城市形象产品、注重城市形象传播、把组织大型城市活动作为着力点等途径打造兰州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品位源自于一个城市历史形成的群体共识、内在精神及特定的品质、区域合力,内在人群的归属感,以及外界的认同感。 一个城市形象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历史积淀,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5.
浅谈省城城市形象力的提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形象不仅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对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但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无论是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均存在着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6.
田立坤 《经济论坛》1998,(12):37-38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城市形象受到广泛的关注,它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和内在需要,是一个城市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最重要因素。优良的城市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于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外在感...  相似文献   

17.
浅论温州城市形象重新定位的必要性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朝霞 《经济师》2004,(12):248-249
城市品牌建设对现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城市形象的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地探索温州城市形象建设之路。目前温州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问题是没有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文章提出了温州城市形象定位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定位与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形象是城市性质、职能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特征表现,是公众认同的该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深刻印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外来人才、资金具有强大的吸纳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励城市居民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不懈努力。城市形象是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一、城市形象定位的原则1.突出个性的原则。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功能各异、文化传统也存在差别,因此,城市形象建设应考虑城  相似文献   

19.
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社会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是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城市若要快速、健康发展,就应该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建设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来,以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为基础,创造城市良好的投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文章提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社会经济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吸收和招商引资,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节会活动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举办节会活动,可极大地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代表和反映城市地位,展现城市实力;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步伐;促进市政基础建设和市容环境美化,提升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