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与OD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就是以政府行为为主,民间组织予以协助;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以扩大海外市场为直接目的,同时谋求长远的、潜在的政治、军事和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外交行为模式。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经济行为、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的实施,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综合性战略目标及利益的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则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在经济利益驱动和主导下的对政策导向和餐交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日本ODA的“开发援助”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本的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经济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日本来说,大国追求与经济外交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又成为大国追求的基础。本文试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经济大国地位的形成及政治大国的追求来阐述日本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笪志刚 《东北之窗》2011,(12):12-12
战后至今的日美关系,可谓是成熟的双边关系,无论从外交,还是经贸乃至军事合作的角度,都给美国全球战略伙伴树立了样板和典范。对于日美关系,日本自我评价是"日美关系是我国外交的基轴",美国认为日美关系是其最重视的双边关系,日本是美国的坚实盟友。第三方普遍的评价是战后日本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美国扶持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占据该宝座达42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直是不甘寂寞的特立独行者。 近年来,发展日趋缓慢的“日出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越来越活跃。普天间基地问题迈出重要一步,TPP谈判从暖昧到首肯,继续巩固日美同盟,日本在为重回舞台中央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在日本先后设立了“救济基金”和“复兴基金”,对这两种基金究竟应当如何看街,这是中国的日本史,日本经济史学界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人经研究认为,“美国占领地区救济基金”的设立旨在控制日本的对外贸易;“美国占领地区复兴基金”的设立旨在直接控制日本经济和左右日本政治,这两种基金最终都成了日本的“债务”,它实质上是美国的一种变相资本输出。  相似文献   

6.
试论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起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总是以经济史上的奇迹而叹为观止。究其原因,国内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以为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战后初期一系列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尤其是经济领域里的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等三大民主改革。诚如日本经济学家正村公宏在其《日本经济论》中明确断言的那样:“离开战后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上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就这场经济改革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及“雁行模式”日本在战后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突出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化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强调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日本“赶超型”产业结构,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产业结构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导致日本经济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内部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则取决于战后“民主改革”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在日本国内外民主运动的强烈要求和推动下,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较全面的民主改革,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杨斌 《开放导报》2005,(5):53-57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起伏变化,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反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新现实主义思维”的形成,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前苏联教训,防范美国采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软政策”武器,配合军事包围、遏制等传统“硬恫吓”手段,攻击我们的制度要害和薄弱环节,更好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的崛起及其在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势力的挑战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日本战后粮食外交政策。首先,概述了战后初期日本的粮食危机威胁着国民的生存,解决粮食危机成为日夺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其次,分析了日本政府的粮食外交,认为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实践的开端;再次,随着粮食产量和进口粮食的增加,日本终于摆脱了战后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第四,日本进口了大量美国剩余的农产品后,日本的粮...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转变: 第一个时期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重心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部地区。由于历史的联系,美国的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在于两个地区:一是欧洲,二是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及加勒北海地区。50年代与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战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忙于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废墟,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利益要比经济利益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3.
二次战后,日本凭着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改革和调整,促成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直至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经济强国。从某种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是以“储蓄大国”转变成“经济大国”的,这一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一、战后日本如何提高和维持高储蓄率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高增长率没有高的储蓄率是不可能维持的”。持续的高储蓄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战后日本的高投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冷战前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了重大差异。以“战时经济体制”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经济,在冷战的屏障下,顺利融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构建并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之中,偏享了“冷战利益”。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被排斥在两大成熟的欧美经济圈之外,尤为重要的是,日本受到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重组与产业结构的更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导致日本的经济体制不得不经历巨大的转型。其间,日本经济在尝试“独立行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持续十多年的“平成不景气”的阴影至今仍笼罩在整个日本社会,未来发展态势尚待观察。本文试图重新反思全球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从而从历史递进的角度揭示出当前日本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战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对日本与“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美国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围堵共产集团”的庞大安全防御体系,不仅提供了日本、“四小龙”经济成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安全”,而且在资本输出(经援与投资)、技术转让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特别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战后几次经济景气的回顾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经过“政府、企业、家庭皆有赤字”的经济困境后,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走上了复兴与自立的道路,从1955年起开始起飞,1956年度的《经济白皮书》宣布了“战后状态已经结束”,此后经济持续以年均超过10%的高增长速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以来,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的外交活动,是以其国家战略——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为核心,以其对外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和防务战略为支柱而展开的。下面,拟对日本的诸种战略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8.
一 日本经济转折首先表现在:日本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调整核心是由“加工贸易立国型”转向“科学技术立国型”,并为“未来世纪的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做好准备”。 战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选择的是由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支撑的,以“吸收型”技术革新战略为先导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选择是由当时日本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日本是“资源小国、人口大国”,必须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确定“贸易立国”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其次,日本战后初期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部门,才能使经济全面发展。战后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先扩大轻、纺工业的出口,然后利用所得外汇来增加对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将机电工业扶植为出口工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整个国民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自五十年代初期起恢复和发展了军事工业。目前日本军事工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军事工业同现代化的尖端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日本又把“技术立国”作为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所以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它在日本经济中将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 战后,日本的军事工业主要是依靠防卫厅订货与驻日美军的“特需”发展起来的。目前日本的军工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仅为0.38%,而且,除飞机制造工业、造船工业外,军工生产在石油制品、车辆、电气通信机械等工业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均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