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历史条件下,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削减财政赤字.里根政府采取了这些政策建议,使美国经济成功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对于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而言,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晖 《北方经济》2007,(3):91-92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历史条件下,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削减财政赤字。里根政府采取了这些政策建议,使美国经济成功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对于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而言,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密  郭佳宏  朱俊丰 《改革》2021,(1):92-108
融合劳动价值论和新熊彼特增长理论,考虑需求结构升级、企业家劳动异质、经济增长导向三大假设,构建多部门新熊彼特增长模型,并运用31个省份1993—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脱实向虚”引致企业家创新性劳动减少,生产率参数受阻,经济增长率下降。这使得新古典框架下“从资本向全要素生产率升级的创新性劳动偏向型道路”可能转向“从资本向投机演变的投机性交易劳动偏向型道路”,出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只有优先解决“脱实向虚”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才能回归供给侧的正常资源配置结构,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不能简单仿效西方进行管制放松或自由化,而应先运用政府之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投机性交易劳动关进“笼子”;进而运用市场之手,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创新性劳动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陈桢 《北方经济》2005,(7):51-52
从经济增长的自然属性来判断。潜在增长率应作为关注的首要方面。因为经济增长受制于要素供给,稀缺资源往往成为增长的可能性边界约束。传统经济理论把劳动看作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从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就取决于劳动供给。只有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国民经济才能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当劳动供给与需求未及均衡时,就不会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供大于需时,经济低于其潜在水平。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产能闲置和失业问题:供小于需时,经济资源已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经济进入需求约束型阶段后,扩大需求成为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成为盛行的理论和政策取向,但是,片面注意需求管理,而忽视供给以及我国需求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需求管理在前提条件、政策运行环境的差异,很可能导致政策失效。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持续的“滞胀”从实际上证明了需求管理的缺陷,供给学派则从理论上指出了其不足,本在供给学派观点基础上,对当前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在中国的局限性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亚洲“四小”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近20多年来,虽曾遭到中东石油“冲击”、西方经济危机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然而,由于能因应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根据自身优势,采取适合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从而使其经济取得较快增长。 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9%。“四小”取得9.0%的增长;70年代西方世界为“石油冲击”、金融动荡和经济滞胀所困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放缓为3.2%,而“四小”依  相似文献   

7.
三方面原因促成此轮中国经济的调整:国内宏观经济周期、外部冲击以及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力的变化。在当前较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短期内的周期调整势在必行,情况可能会因为外部冲击加重,短期内中国经济减速在所难免。中国经济高增长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环境下资本和劳动投入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率形成如此有力的支持,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面临严峻挑战,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为了避免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增长趋势下滑,中国需要积极推进增长模式的转变。当前尤其突出的是推进国有行政垄断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和减少对贸易品部门的政策优惠,这些供给面的改善会提供广阔的资源利用效率进步空间,并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一直被经济学界拿来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进行相比较。供给侧结构性理论实际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改革理论与解决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要求。首先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两者在理论基础、核心政策主张与主要任务等方面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提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的创新,因此,要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就要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背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世界经济深受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债务的困扰,复苏脆弱,增长艰难。影响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与全球通缩预期加剧、TPP经贸新规则与世界投资贸易新转移、新兴经济体资产负债失衡与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冲突与负面外溢效应、跨国公司诚信危机与微观治理机制缺陷、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与世界经济创新发展、互联网创新与网络安全的抑制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和世界经济增长新阴影。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24%,中国增速可能降至6.78%;复苏依旧难言乐观,分化加剧成为趋势。世界经济从再平衡走向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及中美经济新常态决定世界经济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重塑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新格局开始浮现,驱动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孕育,促进世界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规则正在重构。  相似文献   

10.
一、今年年初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经济增长率趋高,物价涨幅加大,货币供给增长加快,外贸顺差继续较快增加。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12年笔者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以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影响日趋扩大。其中,经济观察报5月份发表的《从供给端着手重启经济改革》首次报告了笔者的整体研究框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则把新供给学派的主张和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经济结构转型和减少行政审批等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新届政府政策有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12年笔者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以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影响日趋扩大。其中,经济观察报5月份发表的《从供给端着手重启经济改革》首次报告了笔者的整体研究框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则把新供给学派的主张和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经济结构转型和减少行政审批等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新届政府政策有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25个转型国家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转型国家金融中介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发现:存贷款利差与实际GDP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对私人部门信贷的相对增加不仅没有加速经济增长,相反在有些国家还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广义货币量的相对增加对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在CEE和波罗的海国家,M2占GDP的比重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在软约束盛行的转型国家,提高金融中介部门的效率比其增加其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评论》2007,9(2):8-11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消费活跃,投资增长趋稳,经济增长率趋高,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物价涨幅加大。综合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主要根据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一般均衡模型及其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中国1991~2006年总体数据与1996~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反映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增加服务业就业(表现为服务效果的提升)对于增加服务产出和供给同等重要;提高教育和健康服务增进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效率对货物部门与服务部门乃至总体经济的增长产生永久性的正面影响;增强对服务消费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将会提高服务消费偏好与用于增进人力资本的服务份额,从而有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滞胀是西方国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发生的经济综合症。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现象。经济滞张发生后,西方国家惯用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用其治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用其刺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加剧;因而激起西方经济思想大论战,凯恩斯主义遭到猛烈抨击。经过大论战,西方国家全面调整经济政策,加强经济整顿。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的南斯拉夫,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通货膨胀严重,被西方称为“社会主义的滞胀”,南本国也承认目前的经济正处在危机中。造成南80年代经济滞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财政职能的退化、宏观调控乏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财政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有两大最基本的职能:一是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减速的中长周期.经济减速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供给视角看,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然是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日渐疲软,亟待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时七天的第二届世界经济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已于七月七日结束.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五十多位代表本着"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为四化献计献策"宗旨,就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充分的讨论.讨论会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国外研究联系国内研究的新学风.这次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三方面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当前西方经济已走出七十年代以来的"滞胀"局面,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中速的经济增长率是当前西方经济新的特征.为此。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激增。中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减弱。但未来全球经济的更大风险不是总产出而是人均产出的下降,公共支出无法填补个人收入下降带来的支出缺口,使得传统危机应对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所致的供给因素扰动,与人口相对于自然资源短缺的急剧增长将使全球石油与粮食价格高位不下。欧洲债务违约可能触发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这将使本已经十分脆弱的世界经济陷入长期滞胀泥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