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煤矿土地复垦及其经济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开采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为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煤矿土地复垦中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技术推广困难、历史遗留问题多、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采取加强土地复垦理论、技术经济的研究及土地复垦技术的推广,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形成煤矿土地复垦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彬长矿区为例,提出了黄土高原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利用原则,及土地复垦措施  相似文献   

3.
煤炭矿区土地复垦监测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试图建立一套煤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监测的指标集,为行业部门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煤矿区土地复垦问题辨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内容分析和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复垦实施监管的复垦进度、复垦土壤质量和复垦效果3方面的监测内容和39个监管指标,并分析了监管指标的管理属性和监管周期。研究结论:煤炭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煤炭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土地复垦活动、土地复垦效果评价、土地复垦验收和土地复垦监督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之一,支撑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煤矿开采严重损毁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土地复垦对重新利用农地、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土地复垦基础理论,对山西省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  相似文献   

5.
当前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规律与特征研究,完善配套土地复垦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积极开展复垦土地评价方法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土地复垦既是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的过程,又是土地复垦相关人之间就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拟损毁土地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拟复垦土地利用类型与质量确定、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等的平衡过程,且结果与复垦土地质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土地权利人和复垦义务人在复垦目标、复垦报告编制人、复垦义务人与政府管理人员在复垦技术、复垦义务人和地方政府在复垦管理环节均存在讨价还价行为。建立土地方案编制主体制度、土地复垦替代方案制度、复垦保证金制度和全程公众参与制度可以有效规避复垦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为例,分析了全省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三大类待复垦土地现状,借鉴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类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测算出三类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潜力,并进行了土地复垦潜力分区,最后总结出了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果草林生态利用和农林渔禽生态利用三种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复垦对象、刊载期刊及研究机构这三个方面揭示中国土地复垦的特点。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分类与统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矿业损毁土地是中国土地复垦研究的主体,其中受关注最多的是煤矿,其次是金属矿;(2)土地复垦文献在各期刊的分布呈现广泛而分散的特点,矿业、农业、土地相关类型期刊分布较多;(3)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土地复垦研究的主力,管理部门和工矿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4)复垦研究机构涉及行业广,但平均文献量偏少,复垦研究缺乏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复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土地复垦发展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和多学科人才共同推进,为中国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管理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当今我国土地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复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政府牵头、企业积极配合.科技部门技术指导下的农民复垦塌陷区的“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复垦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煤矿区开采占用了部分农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部分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塌陷土地的形成阻碍了矿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影响了矿区的稳定,引发了矿区生态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片面强调了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忽视了耕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功能,忽略了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农村村民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错过了塌陷土地利用治理的时机。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起步晚,理论落后于实践,重工程、轻理论研究,重数量、轻质量现…  相似文献   

11.
以邢台市城市边缘带邢台煤矿塌陷区为例,采用景观生态策略原理综合研究城市规划中煤矿塌陷区用地规划,为煤矿塌陷区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城市空间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废弃矿山土地投资收益分配要遵循市场分配规律,按照投入要素的贡献大小分配收益。国有土地上废弃矿山投资收益分配:单个投资者投入,投资收益归该投资者所有;多个投资者投入,按照投入要素和贡献多少来进行收益分配。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收益分配:政府可以对国有土地上的废弃矿山收取较低的土地使用权费用或税收。集体所有土地上废弃矿山投资收益分配:投资集体土地上的单位或个人以租金或土地承包金的方式获得废弃矿山土地的使用权或将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对废弃矿山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向集体收取复垦费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已有很大改观,在技术突破和安全生产投入等方面令人满意。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和隐患。长期以来,重视物的因素的物本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忽视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成为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矿集团的调查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采取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煤矿塌陷区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煤矿沉陷损害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较早开展塌陷区治理的地区。本文总结了淮北平原煤矿塌陷区综合开发的 10 种方式并作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了电厂、煤矿、当地政府和当地农民复垦利用塌陷区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由于事故直接影响成本,对事故的补偿必然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事故的实质是造成企业的净现值的减少,因此煤矿安全和经济效益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安全是矿井生产及其资源价值体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村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优化体系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罗开莎  束龙仓  谭炳卿 《水利经济》2011,29(4):13-16,20
在介绍淮南采煤沉陷区内水、土地、煤炭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淮南采煤沉陷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水、土地和煤炭资源同步利用的模式,并分析了淮南采煤沉陷区资源同步利用的方案。结果表明,资源同步利用对淮南采煤沉陷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功能的恢复、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涟源市煤炭成矿地质背景、资源分布及主要煤类特征;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煤炭资源潜力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指出该市应加大煤炭勘查与开发利用力度,重点应放在老矿山深边部勘查增储和煤炭深加工上;提出了规划期内鼓励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重点区域、规划建议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提供途径。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对比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时存在4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是可行的。但应适当放宽周转指标归还时间和对耕地数量质量的要求,优先开采能复垦出耕地的村庄下的煤炭资源,尽快归还挂钩周转指标。  相似文献   

20.
《Land use policy》1988,5(1):94-102
Bulgaria has 30000 hectares of coalmine-disturbed land. A new state policy requires 5000 hectares to be reclaimed by 1990.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afforestation of mine spoils in the Pernik basin has a history of over 50 years. Today concern focuses on the resto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lignite mining area of Maritsa-lztok. However, mine spoils hav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 their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By contrast, some tree species grow strongly on mine spoils and their plantations require less site preparation and maintenance. Trees may also serve to prepare the soil for agriculture. Both reclamation approaches remain active areas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