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今,对媒体购买者和广告投放策划人来说,要了解报纸读者的情况并不那么容易。根据报纸发行量核查局(the Audit Bureauof Circulation)公布的2007年下半年的统计数据,13报的发行量再次下降。但与此同时,根据在线调查公司的数据,报纸的在线读者正在增长,尽管数量上并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报纸二维码在沉寂了3年后,重出江湖,热火朝天。这让我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以为报纸二维码真的已经获得了读者的认可,那对报业来说是好事情;惶恐的是,难道我之前对报纸二维码没有前途的判断错了吗?  相似文献   

3.
报纸分类广告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广告大观》2006,(4S):129-129
综合各种观点来看,报纸的分类广告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总汇,包括公示类和交易类等类型,在某种意义上,交易类的分类广告类似于百姓生活热线,其内容与报纸读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而虽然一般广告是读者最想逃离的内容,但分类广告却经常是读者很愿意主动阅读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报纸已经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报纸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促销手段只能取得短期收益,难以培育读者群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在报纸品牌营销战略下,读者俱乐部模式是实施报纸品牌营销战略的最佳载体。它提升了读者忠诚度,增强了报纸产品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将一般意义上的售后服务上升到了体验与文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时代,报纸应该怎么活下去?这是许多报业经营者近年来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创办网络版,是许多报社主动迎战网络媒体挑战的一种手段。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出了网络版,它们作为传统报纸的补充,放在网站上供网民浏览,特别是为了吸引日趋远离传统媒体的年轻读者。不过这些报纸网络版大都采取免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种报纸,你如果想看,那么必须遵循这样的步骤:先购买一张购报卡,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报纸打印机,如果你能非常幸运地在整个地球上找到这1347个报纸打印机的其中之一,那么还需要把购报卡插进去,一份报纸扣除5美元,请确认,是美元,不是日元;然后再花上几分钟等待,你就可以拿到一份珍惜而昂贵的报纸了。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才能忍受这种报纸呢?本期专栏就关注这种尴尬的报纸。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业》2013,(9):6-6
国外一位名叫Philip Meyer的作者写了一本书,名为《消失的报纸》他在书中预言:按照目前发展态势,地球上最后一位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  相似文献   

8.
刘毅 《中国报业》2012,(18):96-98
本文突破单一的对报纸读者读报时间的认识,在对福建三地读者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报纸读者的各类媒体接触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报纸读者的媒体接触时间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纸生存空间的萎缩,越来越多的报纸面临退出选择。在中国业已停刊的报纸中,不乏有影响力的日报、大报,并呈现出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蔓延的趋势。在报纸退出过程中,什么样的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报纸在退市方面业已取得哪些经验?中国的报纸退出机制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如何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报纸评估机制,引导报纸理性退出,营造优胜劣汰、健康有序的报纸产业制度环境?亟待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了,报纸一直苦于缺乏年轻读者以及缺乏吸引年轻读者的办法。年轻人想要什么?他们是如何接受和反馈信息的?我们能不能期待他们与报纸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11.
李颖 《中国报业》2014,(20):34-35
要想成为一份主流报纸,就要在思想、生活上引领读者,培养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就要勇于报道新生事物,为读者打开探索外部世界的新窗口;就要研究年轻读者的兴趣,为报纸培养未来的读者群;就要引导消费潮流,引领生活风尚。  相似文献   

12.
狄多华 《中国报业》2014,(15):24-26
当下传统纸媒遭遇的困境有目共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纸媒唱衰论甚嚣尘上。“哀鸿遍野”中,纸媒人还有自己的作为空间吗?不少报社在探索全媒体转型,转型中的报纸如何营销?全媒体环境下,我们和读者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如何借助读者资源构筑自己的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读者和广告客户是其面对的最主要受众,而读者更是其经营成败的关键.拥有足够多的读者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从而通过广告使报纸的传播效应转化成经营利润.本文通过对长春地区主要报纸所针对的受众定位来解读它们的风格特色,希望对报纸定位的长期发展和创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刘文超 《中国报业》2024,(3):17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崛起,对报纸等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方式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传统媒体要提升自身竞争力,首要任务是不断增强读者意识。本文从读者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有几家报纸涨价,如《环球时报》零售价从1.2元涨至1.5元,《华夏时报》和《中国经营报》从3元涨到5元。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经济日报》也加入涨价行列。记得2008年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全国几乎所有纸媒都进行了提价。今年报纸涨价是否也会成为普遍现象?报纸涨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和实质呢?  相似文献   

16.
赵林 《中国报业》2008,(1):79-80
虽然新兴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造成报纸读者正在不断流失,但报纸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便于携带、公信力强等,再加上读者的阅读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使报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最主要和最普及的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国权 《中国报业》2012,(15):60-62
所谓"云报纸"与7年前推出的报纸二维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云报纸是拍报纸上的图片,然后从读者的手机上,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而二维码是拍码,从读者手机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一个拍图、一个拍码,本质上都是为了丰富报纸的内容、表现手段,"融合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不同的是,云报纸借用了当前流行的"云"概念,显得更拉风一些;拍图比拍码更耗费流量,对于读者来说,更花钱、更麻烦。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云报纸”与7年前推出的报纸二维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云报纸是拍报纸上的图片,然后从读者的手机上,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而二维码是拍码,从读者手机转到相应的网站上去。一个拍图、一个拍码,本质上都是为了丰富报纸的内容、表现手段,“融合报纸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不同的是,云报纸借用了当前流行的“云”概念,显得更拉风一些;拍图比拍码更耗费流量,对于读者来说,更花钱、更麻烦。  相似文献   

19.
姚林 《中国报业》2008,(1):38-44
媒体环境的变化使中国报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阶段,2007年的中国报业依然处在转型的过程中,低迷的报纸广告市场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出现了负增长。但读者市场被新型媒体的分流得到暂时缓解,自2001年以来报纸日到达率第一次出现上升。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中国报业已经探寻到创新和走出困境的方向,这就是全新的“数字报业”。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主张报纸涨价。我认为,新闻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逆转的分裂。一方面,数字订阅的开展会更加深广。虽然从数字用户和广告主手中赚取收益很难,但值得欣慰的是,服务一个用户与服务上千万用户的成本几乎相同。另一方面,印刷报纸的逻辑不同,吸引读者要花钱,每增加一个读者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有形成本,包括印刷费、运输费和投递费。但话说回来,每个印刷报纸读者所带来的回报比其数字在线版本读者带来的回报更为丰厚(视产品不同,前者是后者的5至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