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 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首先获此殊荣,还有一批科学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吴文俊院士、袁隆平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向所有获奖人员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 !向全国广大科技…  相似文献   

2.
四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宣布,该院2003年度院士增选同时选举产生四位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等四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新增选的另三位外籍院士分别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M·乌克布拉托维奇、日本的藤岛昭和俄罗斯的梁基谢夫。自2003年度开始,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国内院士增选工作同步进行,每两年增选一次。该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一贯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候选人必须在工程科技领域具有一定威望,并且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94年成立的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  相似文献   

3.
人·事     
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近日在京颁奖,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三位院士获奖。叶笃正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开创和建立了青藏高原气象学理论系统,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闵恩泽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为著名材料学家,  相似文献   

4.
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叶笃正和吴孟超两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针对这次获奖情况,《中国报道》采访了国家科技部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研处袁建湘处长。中国报道:2004年最高科技奖空缺,今年由两位院士共享此项殊荣,您认为2004年最高科技奖空缺说明了什么?袁建湘: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共有9位院士获此殊荣,只有2004年度出现空缺。对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个别年份出现空缺,我个人认为这很正常。主要原因与奖项设置特点、推荐评审程序不够完善有关。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2000年才开始奖励的,由于国家最…  相似文献   

5.
在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王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霍裕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严陆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工学家)、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核物理专家)"不约而同"地为我国能源问题"把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 2007年5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连云港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科学与中国’院士连云港行"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院士行活动主题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时间为5月23日~25日。活动期间有3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硅材料方面的专家在连云港举办以"硅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科学论坛、"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报  相似文献   

7.
榜上宁波     
<正>两位宁波籍科学家、五位在甬工作科学家当选院士: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两位宁波籍科学家和五位在甬工作的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两位宁波籍科学家分别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纬民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震,均  相似文献   

8.
《魅力中国》2010,(2):2-2
刚刚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是2010年我国科技界的两个重要会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孙家栋院士颁奖,一批科技成果和个人受到隆重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4,(1):26-27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院士和著名物理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本年度还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最高科技奖项,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0.
朱小卫 《江苏科技信息》2006,(11):F0003-F0003
<正> 2006年11月5日下午,近50位在苏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在苏院士健康咨询讲座"。这是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自1993年出台《关于在苏院士在医疗、交通两方面享受副省级待遇的有关政策》以来,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驻省院士集中体检制度。  相似文献   

11.
财经     
500万重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月14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代表着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再次揭晓。设立于2000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迎来了第十二届获奖者——中国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曾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招生办)建筑系的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他们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19位和第20位得主。  相似文献   

12.
人·事     
正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奖颁发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揭晓,共评出21个获奖项目。中国科协副主席高潮,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为获奖者颁奖。获奖项目共包括1个成就奖、7个创新奖和13个进步奖。其中,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的"创建智能科学理论,推动智能科学发展"成果获成就奖;  相似文献   

13.
动态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铺,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入,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以发展先进制冷与低温技术为导向,以工程热物理、工程热力学及流体力学为基础开展相关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该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一个综合性的低温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单位,曾经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以及我国超导科学研究的开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是在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工程奠基人洪朝生院士的领导下于1980年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是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与低温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实验室拥有"制冷与低温工程"、"凝聚态物理"两个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制冷和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实验室通过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开局之年,"创新"成为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亮相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炙手可热! 1月9日,我国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5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6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召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一次又一次吹响!  相似文献   

16.
徐寿波院士是中国三大交叉新兴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从事能源和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经济学,提出7"广义节能"和全面能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中国能源发展新战略理论,为我国能源科学技术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17.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是新世纪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团体的第一次盛会。各位院士聚集一堂,共商新世纪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大计。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辛勤耕耘,顽强拼搏,以自己的艰苦劳动和发明创造,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日益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位院士和广大…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科学技术局承办的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前不久在宁波举行。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40余位从事材料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参会。其中院士7位,国外专家9位。我国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院士、严东生院士、李恒德院士为会议顾问。  相似文献   

19.
"滇撒猪配套系"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种猪场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以云南省楚雄州地方良种"撒坝猪"做母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吴常信院士的ESR和FSH-β基因检测技术,开展"应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撒坝猪产仔数"等研究,最终培育成为新品种"滇撒猪配套系"。2006年4月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内专家鉴定,2006年6月农业部第668号公布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配套  相似文献   

20.
依惯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逢单数年份进行院士增选工作,今年便是增选之年。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公布9个学部有效候选人共485名,其中包括"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这次,李登海是以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