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保吉 《魅力中国》2014,(21):93-93
文物是历史中人类活动留下来的遗产,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各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唐浩 《魅力中国》2010,(1X):144-144
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资源,其价值认知和评估首先在于发现,发现是一切文化遗产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文物普查及保护管理从日常化、视野的扩大、全社会参与、科学建档、成果公示、加强监管等多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一梅 《魅力中国》2013,(22):114-114
文物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构成我国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文明的主体,同时也是我国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文物遗址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保护好大遗址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文章将以文物遗址保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关于文物遗址保护及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形成了新局面。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取得了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理论,它主要体现在对文物的保护,对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所承袭下来的、前人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宝贵财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作为本国的一项政府工作要务来对待。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其价值根据其功能可体现为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文化遗产价值内涵深刻反映出其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分析了民族文物保护乏力、民族文化趋微消失的危机;同时论述了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发展民族文化与保护民族文物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弘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民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抢救征集民族文物;加大少数民族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2012,(6):62-63
“守望是一种责任,他把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作为文博事业的核心,在他的策划、组织和领导下,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抢救失散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实施,让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光彩照人,辉煌再现,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这是首届“奉献天水2009十大人物”评选中的一段获奖评语,获得这段评语的就是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  相似文献   

8.
古镇是民族历史的"活字典",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却遭到了大量的损毁和破坏.做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多学科介入保护;积极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康志梅 《魅力中国》2013,(16):13-13
大中华之文物是祖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史物、史迹。各类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文物,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祖先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研究借鉴人类发展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正宁波市的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至今,仍然面临着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管理这三大主要问题。这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当前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适应形势、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急需思考的。如何保护"十二五"末,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完成,这标志着我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经得到全面转化。但是,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宁波市急需建立珍贵文物、一般文物和未定级文物三个层级的  相似文献   

11.
崇文区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因种种原因,代代相传的“绝技”岌岌可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脆弱的人类财富。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和保护。今年9月,《崇文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式问世,在全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引起不小的波动。 如何最大限度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并充分发掘其商机,在发展中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朋会 《魅力中国》2010,(33):219-219
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历史、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志。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教育机构,如何面对这一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刻,如何发掘自身潜能、寻求世博与文物博物馆的互动发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国娟 《魅力中国》2013,(29):95-95
文物作为有形的文化遗产,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是历史的物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保护好文物,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生存和发展,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扎实的步伐。文物保护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到持续发展的崭新阶段。已经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主管部门也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完整性。由于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剧烈冲击,以及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等因素,世界许多地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多元文化视野出发,继承和保护世界各地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林口县文博工作为主线,分别阐述了林口县的博物馆建设、历史发展脉络,出土、遗迹等文物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传承记忆,得出文博事业与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三者关系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藏品科学技术保护是自然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现象遗存的质量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对抗自然力对藏品破坏的科学,即研究各种质、地文物和自然标本,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藏品质量,对抗一切形式的质变,阻止延缓质变的过程,控制降低质变速度,对藏品的劣化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一直关注的主题。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者,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因而知识分子问题处理是否得当牵扯着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都作了明确的论述。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梳理有利于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虽然政府方面还没有确定把五陵塬等地的汉唐陵作为世界遗产申报,但是我们咸阳文物局的工作重心已经放在陵园的原貌保护上--保持陵园墓冢的风土原貌,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咸阳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樊延平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我们的保护工作是申遗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陈蓉 《魅力中国》2014,(9):23-23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子孙后代保存和发扬光大。文物作为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是世界文化技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博物馆是保存文物的场所,对于满足人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如何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