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药增效剂可提高农药的药效,达到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同时使用增效剂后农药的残留性变化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本论文以鹅掌柴为喷洒对象,通过将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酸盐,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鹅掌柴叶片中无机磷、总磷的含量,利用两者之差求得有机磷含量,换算出乙酰甲胺磷残留量,考察PSA增效剂对乙酰甲胺磷残留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使用PSA增效剂后,乙酰甲胺磷的绝对残留量变小,但相对残留率变大。PSA增效剂通过提高农药在农作物上的附着能力可能是其增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其中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抽查结果最为引人关注。质检总局这次共抽查了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发现有47.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也就是说,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蔬菜都是按国家规定属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 对于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个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日前表示,质检总局正会同环保和农业等部门一起制定措施,来解决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环保部门将禁止菜农使用高污染的农药,同时对过去使用过但降解期很长的农药进行环保治理,消除其残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农药产品的真假辨别能力不足,使农药产品稽查工作的开展一直不尽人意。不合格农药产品一旦被使用,不但对农作物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产量上的损失,还容易导致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超标,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影响食品安全,甚至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就建瓯市质监局在农药产品执法检查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浅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解决“吃不倒”的问题 如今不敢吃韭菜的人可不在少数。原因是韭菜里的农药残留量是最高的;一位国务院领导人不久前也曾经提出,要解决农产品“吃不倒”(吃了不中毒)的问题。 天津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他们是用推广农业标准化方式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 1998年,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出台了《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最高限量和测定  相似文献   

5.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药被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农药残留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药被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农药残留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大米、面粉、水果、蔬菜等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实验分析,探讨对米面、果蔬样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验均能适用的方法——乙酰胆碱脂酶抑制率法。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对样品中农药残留量提取率有影响,酶抑制率受农药浓度和叶菜表面农药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作为食品安全的基础,以维护食品安全为目的。当前,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其中尤以农药、化肥等有机物残留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当进入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超过土壤的自然本底含量及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时,将会使得其在农作物内得以残留或积累,污染不断积累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进而使得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减少或死亡,最终增加农作物体内的毒物残留量,严重影响到食品质量安全。为此,应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而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本文主要从构建防治土壤污染制度方向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9.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上海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5月,日本将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该项食品安全法规将所有进口农产品、食品中使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量纳入到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监控之下。作为上海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日本实施这一新标准,将会直接影响到上海的对日农产品出口。因此,上海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强自检自控管理,以破解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10.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今年第1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合格率为76.5%,食品及消费品的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这次共抽查了1627家企业的47类2087种产品,其中1597种合格。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 ──食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近两个季度连续对蔬菜农药残留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分别为72.4%和64.5%。抽查蔬菜农药残留量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较高。如本次抽查中有75%的韭菜、62…  相似文献   

11.
林建新 《价值工程》2010,29(27):225-225
有机氯农药作为一种高残留农药,虽经过二十多年的降解,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仍十分可观,通过食物链富集仍可威胁到人体健康。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对土壤中OCPs残留研究的最新成果,阐述了OCPs在我国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和生态毒性,并分析了影响其残留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治理农作物的病虫灾害,农药的生产开发和经营日益发展。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农作物的病害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农药生产和农药市场却先“病入膏肓”。农药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引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我国目前的农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生产管理不严,农药质量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质量,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许多蔬菜等农副产品卫生标准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但是,以往农业生产主要旨在解决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过于注重农业产量,忽视了农副产品质量,导致目前很多农副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药残留量超标,这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蔬菜等农副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质量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最近制订出台了《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监督管理办法》,使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管理有章可循。该《办法》规定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管理和蔬菜农残量的监测,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上市蔬菜农残量的监测,工商、环保、卫生、商业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及其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使用农药所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台湾具有高农药使用量,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特点。为此,文章从台湾农药生产与使用概况出发,在简要介绍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评估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就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控措施开展研究,并提出台湾农产品农药残留管控的几点启示,以期为祖国大陆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立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成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酯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计算其抑制率。运用本方法能快速、准确测定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质量,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许多蔬菜等农副产品卫生标准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但是,以往农业生产主要旨在解决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过于注重农业产量,忽视了农副产品质量,导致目前很多农副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药残留量超标,这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蔬菜等农副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农业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当前,农业污染相当严重,污染原因是农民在生产中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施底肥加拌高毒、高残留农药。治理农业污染必须推行农业的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循环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药残留评价及限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农药品种和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农药残留,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目前,作物农药残留是世界范围内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欧盟委员会统计表明,在欧洲人食用的水果、蔬菜、谷物食物中,1/3含有杀虫剂,1/20的农作物杀虫剂含量超标,1999年欧盟15个成员国4万份产品样品经检测后发现142种高浓度杀虫剂。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是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该国一半以上的农产品受到污染,8.…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残留会对水产品品质造成影响,同时会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对水产品中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危害作出阐述,结合具体实验,对水产品中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