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爽 《活力》2014,(24):42-42
一、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指在电视新闻中采用娱乐化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将原本客观、严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娱乐性强新闻形式,是将“硬”新闻采用“软”表达的方式。电视新闻娱乐扩大化是指电视媒体不区分新闻类型和内容将新闻通过娱乐化语言、画面、音乐等等方式进行娱乐化处理从而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新闻处理方法。在电视新闻娱乐语境中,娱乐是形式和载体,新闻是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2.
陈海滨 《活力》2013,(5):54-54
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取代简单的组合型时代。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一般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本文对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通过对具体的新闻内容进行专题性、深入性的报道,挖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信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注重信息量的拓展和挖掘,还需要结合电视所具备的媒介传播优势,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大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动漫广为流行。后来不断出现专画动漫的“工作室”,出版大量动漫画册,受到青少年以至更小的孩子们的喜爱。其实,“动漫”这个词儿,以前谁也没听过。但这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从日本传来,也名之为“漫画”或“卡通”的那种有点像连环漫画的连环故事画。这种画在西方国内早就有了的,如著名的《花生米》和《大力水手》。这种画虽然颇似漫画,但在艺术特性上却有所不同。要将这几种形式的画加以区分,就须从头讲起。漫画开始来自语言。这种画的形式,很古时就有。中国就有,但那时还没有“漫画"这名字,在中国还是以传…  相似文献   

5.
《监督与选择》2011,(9):160-160
说自己是漫画控一点都不为过,高中时候就喜欢上了漫画(那时候好像还没流行动漫这个词)的我,漂洋过海去了日本,只为追求我心目中的动漫世界,感触最新,最流行的动漫趋势。  相似文献   

6.
动漫文化价值不可低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铭 《企业文化》2007,(8):58-60
近年来,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旺盛,引起国际动漫业界的热切关注,国际动漫名家论坛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此次在广州举办第三界论坛,吸引了国际动漫名家纷纷来到中国参与此次活动。今年初,日本漫画巨匠矢口高雄、韩国漫画大师金童话、著名国际漫画版权代理人西尔万·科瓦萨尔、梦工厂资深制作人杰瑞·费舍尔等国际动漫名家和中国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台湾漫画大师敖幼祥、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  相似文献   

7.
周秋来 《活力》2011,(19):57-57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  相似文献   

8.
吕琳 《活力》2010,(6):196-196
新闻漫画是深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有着公正而鲜明的立场,并以简洁夸张幽默风趣之表现技巧蕴涵着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但是,新闻漫画人才的匮乏,作品质量的低劣,已经严重影响新闻漫画的发展。平面媒体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新闻漫画作品,它将以其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和形象直观的评论作用,成为平面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     
《经营者》2007,(18)
<正>文广传媒等三集团共建原刨漫画数字出版平台上海书展期间,一个倡导数字互动阅读、拥有全展馆唯一阅读体验区的"东方动漫书"展区在动漫馆中颇为引人注目。这个名为"东方动漫书"的数字交互多媒体出版平台是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通力计算机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旨在全力打造中国原创动漫新形象,推动中国原创动漫创作的良性发展。目前已有多位知名漫画作家表示,将通过"东方动漫书"发布自已的最新原创作品。据上海通力公司总裁梁钢介绍,"东方动漫书"是三方酝酿许久的产物。签约后将利用各自资源,整合动漫作品上、中、下游产业链,共同推广中国原创漫画作品的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0.
安家增 《活力》2011,(22):127-127
电视新闻由于它兼容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使它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真切、更生动、更形象的表现社会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展现生活中那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电视新闻有着其他新闻样式不可比拟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和其他形式的新闻都是以表现和反映社会美和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它们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高低,往往和它的美感作用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杨刚 《活力》2014,(16):56-56
随着当前网络的发展,电视新闻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县,电视新闻节目中容易出现新闻亮点少,收视率低的现象,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上,阐述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康奇 《活力》2014,(6):74-74
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目前,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拓展,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量,才能强化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赢取最优化的效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对电视新闻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宛秋 《活力》2014,(7):113-113
电视新闻同期声作为报道新闻事实的形式,不仅对于节目主题的烘托、现场气氛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从而实现最终的电视节目说服力。合理应用电视新闻同期声,就会像一粒粒珍珠,在解说词的串联下,让新闻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4.
曹玉坤  王鑫 《活力》2007,(12):68
电视新闻串联词即电视新闻图像出现前的口播词,它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开头形态。有的人称它为导语,因为它位于电视新闻的开头,承接的又是电视新闻的主体,内容及形式又类似新闻的导语;还有人称它为串接词,因为它是通过口播导语连接起来电视新闻的图像主体。  相似文献   

15.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崔柳 《活力》2013,(10):75-75
电视的魅力在于直播,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摆在你的眼前,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也能最大程度满足观众追求真相的心理。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电视新闻直播也已经脱离了文艺直播形式的窠臼,脱去了华丽奢侈的外衣,新闻直播越来越简单化、常态化.作为一种常用的新闻表达形式开始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怀旗 《活力》2012,(10):193-193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陈勇 《活力》2012,(15):51-51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传播形式,它不同于报纸广播和现在的网络,因其具有声、像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受众面也在不断地缩小.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受众面呢?我想通过增加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减少电视新闻枯燥乏味的现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记者在做电视新闻的时候要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手法,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创新意识。写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动漫"是一个时尚新名词,其实通俗地讲就是动画和漫画.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又开始得以繁荣与飞跃,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已逐渐形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及举足轻重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