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针对当下所兴起的怪异建筑之风提出建筑的本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建筑的本质指出建筑具有物质属性与社会属性,营造建筑空间应达到人、物和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生代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为前因变量、以心理契约破裂为中介变量,研究其离职倾向.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推导构建了组织政治知觉、心理契约破裂、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发生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对483名新生代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组织政治知觉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检验了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契约破裂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和心理契约破裂显著影响离职倾向,心理契约破裂在组织政治知觉和离职倾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组织政治知觉和心理契约破裂、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中均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越发突出,由此展示设计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体系,二级城市,如苏州、无锡,正着力建设会展经济。色彩是吸引视觉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渲染感染人的氛围,传达特定的信息;通过强烈的对比关系吸引注意,也可强化感性的诱导作用。所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无论是理性认识还是视觉经验,把握色彩的内在规律和驾驭色彩的方法对我们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尝试着从分析色彩心理效应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着手,立足在对生活和艺术实践的体验之上,从色彩心理效应、展示空间的概念分析,切入原理性论证,重点放在色彩心理在展示空间的运用效应的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语境下,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有新的时代属性、管理属性、系统属性,把握其属性变化并审视传统的空间型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及管制制度构建的基础.以武汉为例,立足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新属性,基于对武汉市长期"两规合一"工作基础的研判,探索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走向多规合一、空间治理、闭环传导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王月涛  宋婧雯  薛滨夏  张远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99-107,封2-封3
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中普遍存在着空间脉络断裂的问题,割裂的历史建筑、街区和片区恰似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在剖析造成"孤岛效应"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空间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对山东地区典型历史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街区及片区的空间特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针对三个层次上"孤岛效应"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提出空间特征优化、空间联系延伸和空间组构平衡三种空间脉络改善策略.这将有助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从"实体"转向至"脉络",完善历史城市中空间保护体系的架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绿色建筑空间演化规律的研究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对完善生态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空间相关性和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呈现明显极化与扩散效益。而小尺度空间分析更能准确揭示其聚集效应和不均衡性特征;(2)绿色建筑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空间变量作用,集聚效应明显,但目前空间正效应尚限于市级空间尺度;(3)绿色建筑空间演化呈现极核加圈层的点轴发展模式,并由经济或行政高能级地区向低能级地区跳跃式扩散,通过聚集点组织各项资源要素,进而通过圈层扩散和轴带功能带动整个区域绿色建筑发展;(4)绿色建筑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上呈现同构现象,但空间结构类型多样,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以多个极核或亚核为中心的钻石型组团结构,为绿色建筑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内陆城市空间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空间与形态、城市道路、城市中心区、城市工业区、城市社区、城市广场、建筑及城市天际轮廓线七个方面探讨了内陆城市空间视觉形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空间研究领域空间动态视觉研究是一个新课题,不断发展的叙事认知理论和新电影技术出现,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人对空间的认知方向上和空间视角界定上促使我们对景观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重新思考。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学科交叉提供了一个新沟通方式,本文中对电影动态和景观动视觉的探讨,目的探讨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中动态视觉控制更多方法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使人们对环境设计有了新的要求。阴影、聚风效应、街道情趣的丧失、拥挤的车辆、人行交通、绿地减少、纪念性建筑受到视觉破坏等外部空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鉴于此,文章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程庆 《民营科技》2011,(6):346-346
通透是现代的空间设计方法,同时也是追求自然的建筑观,它利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和结构技术来改善空间形态和空间效果的设计手法。通透手法包括空间的通透、视觉的通透、气流的通透等。合理的运用通透概念的空间手法,不仅可以改善功能,而且可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门创建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和科学。室内空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们将线性透视图作为表达空间效果之手段的同时,他们忽略了”时间”这个向度。而将具有延续性的空间画面凝固成苍白的静态瞬间。然而,早在古代中国的画面中,已经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作为与传统绘画有着共同文化底蕴和一脉相承的四维世界观念的建筑.也同样体现出对时空交叠的四度空间的组织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秦斌 《价值工程》2011,30(21):296-297
本文运用一致凸的Banach空间理论,讨论了Lp空间有界区域的极小半径问题和正交变换群作用的不动点问题,获得L(pΩ)空间的非空有界集一定存在唯一点x0∈Lp(Ω),使得f(x0)=x∈Lp(Ω)inf f(x),利用此结论还得到正交变换群作用在L(pB)空间上存在不动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公共空间现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就空间场所营造、景观设计、环境设施、交通规划等提出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提高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景观学路径,并通过该典型个案的研究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吴雅婷 《价值工程》2014,(9):326-327
"农家乐"是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在城市周边的农村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本文在对昆明市郊区的农家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及其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实践,指出高职院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宁越敏 《城市问题》2006,(6):84-89,94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智勇 《价值工程》2014,(27):7-8
旅游综合体中旅游空间的营造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景洪沧江修造厂旅游综合体项目的设计体会,对旅游空间营造进行研究:首先对旅游综合体发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结合案例解析方案自身特点、设计理念及空间布局特色,详细分析了旅游空间营造的四个方面内容:商业文化空间、游览路径空间、景观环境空间以及休闲体验空间。最后对旅游综合体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旅游空间营造设计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扬 《城市问题》2011,(11):89-94
20世纪中后叶,"空间转向"日益凸显出空间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成为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方向。一般来说,学界把理论关注点放在福柯和列斐伏尔以及后现代诸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上,因此在视点上遮蔽了法国学者德波及其重要著述《景观社会》中的媒介空间思想。事实上,德波对媒介空间景观化现象的警示性断言是后现代研究空间问题的理论母体。本论文旨在对德波景观空间异化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以期在理论上对当代空间文化传播生态研究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树网结构模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绿地功能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态属性的结构性绿地和动态属性的过程性绿地进行了功能上的区分。结合树型结构和网络结构的自身优势与缺陷,提出了城市绿地树网型结构模式,并对城市绿地树网结构的特征、优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