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纺织业是西樵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一直以来,当地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纺织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与投入,加快推动纺织产业的转型提升,实现全镇纺织产业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纺织行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当地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开展"企业服务年"、"互联网+"、"知识产权品牌战略"活动,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外需萎缩和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力保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浙江省纺织业产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提高以及限制性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浙江省纺织企业利润不断下降,逼迫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转型,不断拓展纺织业发展空间。在浙江省纺织全行业深入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对浙江省纺织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有利于掌握纺织业发展变化的动态,为今后浙江省纺织业的发展方向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1年广东省纺织业的相关数据,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法对广东省纺织业发展阶段进行判定,接着运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法对广东省纺织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广东省纺织业的主导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广东省纺织业并没有步入衰退,其对广东省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广东省纺织业相比邻近省份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但广东省纺织业能利用邻近省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和产业结构的优势带动其自身的发展;③原材料成本、汇率以及劳动生产率这三个因素是影响广东省纺织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广东省纺织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兵 《时代经贸》2012,(22):96-96
纺织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积累了资金、解决了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向前发展。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产品生产国、出口国,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必须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促进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本文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纺织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  相似文献   

5.
郭霞 《商周刊》2015,(3):32-33
"纺织谷"力求打造一个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研发创新、文化创意为两翼的产业园区。立足产业做产业,跳出纺织做纺织,"纺织谷"的思路,已经不再是由机器、纱锭、工人等构成的纺织本身。1902年,"德华繅丝厂"建立,青岛开始有了真正现代意义的机器工业;1913年,周学熙收购"德华繅丝厂",设立华新纱厂(后来的国棉九厂),这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民族企业。纺织业发轫,带动了纺织机械、布厂、袜厂、针织、染织等一系列周边的工业,同时,使得青岛自近代以来城市化飞速发展,无怪乎纺织业被称为青岛的"母亲工业"。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沿着四流路鳞次栉比的纺织工厂,新中国成立后"上青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曾为国家积累资金、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在我国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产业”。纺织业发展必须改变粗放型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变纺织大国为纺织强国。  相似文献   

7.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新时期的中国纺织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创新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新契机,生态化转型是国际纺织业对中国纺织提出的新方向。本文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角度分析中国纺织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并提出纺织工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以期对我国纺织在转型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我国纺织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春燕  孟民 《当代经济》2005,(11):62-63
一、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我国的纺织产品主要以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出口地,在这些地区销售纺织产品不光包括中国国内的同行业,还包括这些国家的本国企业以及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企业。因此我国纺织业现有竞争对手众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已圆了纺织大国之梦。但是 ,我国纺织业大而不强 ,国际竞争力弱。笔者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现状 ,提出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实施强纺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1月,中国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但我国纺织品行业低档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加工重心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纺织业面临巨大挑战。以中国纺织业与RCEP成员国纺织业国际贸易为切入口,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和贸易互补性三个维度对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竞争优势逐渐减少,纺织业的发展陷入瓶颈。二是在传统低端纺织业上,虽然贸易创造效应较小,但中国依然能从RCEP协议中获利,提高竞争力。三是在高端纺织品上,RCEP协议对中国的促进效果不大,更利好韩国、日本等纺织品牌在国际上话语权较高的国家。因此,建议我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促进纺织业升级转型;纺织企业需创新管理制度,建立自主品牌,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在综合考察影响咸阳纺织业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概括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咸阳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区位优势、劣势、及加入WTO之后纺织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进而制定出纺织业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曾经给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地区带来巨大的收益,但粗放的增长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在水环境约束下,太湖流域纺织业的发展唯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基于产业链、产业组织与区域制度三个维度,论文阐述了纺织业创新的技术目标、实现路径与制度保障。并通过经验案例分析,佐证了纺织业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黄展 《经济时刊》2003,(3):24-25
新年伊始,“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中国市场总监麦建柏即在上海宣布:杜邦公司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全新姿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支持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认认为,进入WTO后的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应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共同努力,一起将市场蛋糕做得更大,以求双赢。  相似文献   

14.
庄学峰  曹卫生 《经济师》2012,(7):193-194
纺织制造业是吴江市商业银行贷款的集中投向行业。通过对当地13家商业银行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授信额度、严格环保授信"一票否决制"和产品、服务创新等途径,银行信贷对纺织业的调整与发展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支持,实现了银企良性互动。但是,受商业银行本身功能和经营目标特点的制约,以及银行业务能力的影响,吴江市金融支持纺织业发展还需有多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外贸订单不足、行业总体下行压力较大等问题,对浙江纺织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挑战。当务之急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纺织品牌输出,深化产业链合作,深化纺织业数字化改革,探索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纺织行业是浙江具有世界级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之一,2022年全省纺织行业规上营收规模过万亿元,约占全省规上工业的10%。近年来,受疫情频发、需求不足、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浙江省纺织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业,曾经为营造共和国大厦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近10年中,纺织业开始疲软,1995年形势愈加严峻,据统计,全国38个大中城市国有纺织企业共亏损20亿.全国纺织业一片“不景气”,无锡纺织业却别有一番景象,1995年实现利税3亿,其中利润1.33亿.了解无锡纺织内情的人无不感慨万千,这3个亿,凝聚着无锡纺织业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凝聚着无锡纺织企业家殚精竭虑的拼搏;凝聚着无锡10万纺织  相似文献   

17.
运用EG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但倒"U"型曲线中临界点的位置与预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江苏省纺织产业在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FA的签署使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受到关注,纺织业作为两岸重要的产业如何在ECFA框架下进行合作更是令人瞩目。本文以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分析了两岸纺织业的竞争力状况及其优劣势,结果表明两岸的纺织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据此,文章提出了在ECFA框架下两岸纺织业需确定合作重心并均衡发展,发展垂直分工与水平合作,加强长板、弥补短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航天 《技术经济》2011,30(9):58-63
运用空间经济模型,并利用2007年我国纺织业城市层面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城市纺织业的企业密度与行业生产率的相互关系,并对该相互关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辨别。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纺织业企业密度与其行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选择效应表现为通过淘汰生产率低的企业来促进平均生产率的提高;集聚效应在纺织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发挥了正的推动作用,但在纺织业发展水平较高且纺织企业密集的城市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杨婷华  韩旭 《新经济》2014,(17):8-9
纺织服装行业是江苏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江苏纺织服装行业受发达国家的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劳动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纺织行业发展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当前江苏省纺织业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江苏纺织业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政府、企业二大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