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科协》2004,(12):15-16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认为,企业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企业科技人员自己的群众组织,在企业科技人才建设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企业科协应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人才建设特别是科技人才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韩利红 《河北企业》2007,(12):59-60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国有企业人才作为河北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骨干力量,是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主体。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状况,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国有企业人才,是关系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科协建设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提出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根本上讲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根本上讲是建设一支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只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创新战略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并提出了在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中,应摒弃五个认识误区,树立和倡导五大理念。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2005,(2):1-1
人才强国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将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成人才强国,这是强国战略的基本内涵。推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编制中人才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从事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在整个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强国、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等战略思路。这些战略思路的提出是人才管理的动力之源,力量之本,将极大程度地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及时果断地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要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创新人才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时,特别强调要把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因为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而体制机制的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因此,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我国未来人才发展面临的一项攻坚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处于特殊生产环境的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给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人才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才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新矿产权多元、产业多元、区域多元,需要大批人才的新情况,进一步创新思维,坚持人才兴企战略,锐意改革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新形势下集团公司的人才工作,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实质性内容,而信息化人才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掌握IT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CIO。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CIO人才战略的必要性、CIO人才现状以及实施CIO人才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创新型企业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实施企业制度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等。  相似文献   

15.
段绍璜 《企业天地》2003,(12):82-8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收和用好各类人才。”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企业人才活力,本文对此试做探析。  相似文献   

16.
新年第一天,全国各大报刊均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怀化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人才战略带动企业发展,打造了品牌,树立了形象,值得推介。本刊将进行系列报道,警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特殊功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队伍保障。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视角,研究总结过往、破解尚存问题,可吸收借鉴国外人才管理和我国一些民企的成功经验,按照分类管理、因类施策原则,建设好以“四支队伍”为重点的高素质国企人才队伍。应采取市场化聘任、契约考核经营管理人才,“工资单列”、特别引进创新科技人才,珍视高技能人才、激励其“工匠精神”,培育管理与服务复合型的社科人才等措施,使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成为我国加快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坚强有力支柱。  相似文献   

18.
《企业科协》2004,(11):10-11
中国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肩负着举荐人才、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科协于10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协系统人才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积极推进“双碳”工作,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因此,专业人才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为适应该变革应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聚和激励,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新能源电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往,新能源电建企业对高端人才引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待遇和开发手段也相对单一。为此,本文建议新能源电建企业要认真优化自身人力资源成长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培养方式,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开发管理与人才选拔聘用激励的规范性、科学性,推动企业向能力本位化、知识本位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重点课题组于2006年9月9日在京发布了《中同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政策评价和战略思路》调研报告.这意味着解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职业经理人荒问题已经破题。对于如何破解当前制约我国经济转型的职业绎理人荒.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指出:“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必须有长期目标与过度追求近期政绩的冲突:认真解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企业高管人员有限任期的矛盾.真正把企业发展的基础转向主要依靠提升人才素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