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西三角"经济圈未来十年应坚持"交通先行、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由点到面、圈带辐射"的总规划路径发展。第一阶段以现有资源对重庆、成都和西安进行重点布局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城市群,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对腹地的吸引和辐射功能,与周边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第三阶段要积极拓展"西三角"经济圈腹地,有效扩大圈域辐射范围,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日本海经济圈,是日本提出的同西、北部邻国或其局部地区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并形成一定的地区性联结形式的构想。近10年来,一直是日本产、学、财各界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事各国考虑对外经济关系时注重的焦点。进入90年代,不但关于环日本海经济圈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构成经济圈诸要素的认识渐趋明朗与界定化,而且已从课题性的学术问题,逐步转向项目性的现实问题,甚至开始了建立经济圈的实际开发步骤。对环日本海经济圈的研究与开发,正  相似文献   

4.
论安徽省环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三圈合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汇道 《特区经济》2009,(7):179-181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从安徽省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来看,本文提出了整合"安徽省会经济圈"、"环巢湖旅游圈"和"环巢湖文化圈"的"三圈合一"战略;并从意义、可行性和相互关系以及整合路径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活力和实力都令人侧目,其发展的水平也大大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与上述三大经济圈同样属于沿海的、中国西部环北部湾经济圈却显得沉寂。  相似文献   

6.
王辉 《北方经济》2011,(24):65-67
农产品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农产品品牌化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是环洞庭湖经济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略。本文根据环洞庭湖经济圈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环洞庭湖经济圈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谈起,分析其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远  龚新蜀 《改革与战略》2009,25(2):109-112
文章在对环新疆经济圈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探讨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增长极效应和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对环抱天津市、经济互补性很强的河北省来说,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推进两地实质性合作.既是落实中央宏观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河北省加快沿海经济强省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宏观发展的角度,在详细论证了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新区、环天津分层次建设辐射经济圈.进而实现冀津经济一体化的规划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运作模式和政策主张,勾画了一幅冀津合作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0.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3,(23):22-22
打开中国的经济版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商所显著的区位优势。大商所地处中国两大战略性经济发展圈——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圈交叉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南与山东半岛隔海呼应,背依东北地区,辐射广阔华北腹地。  相似文献   

11.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都有所发展。但河北省地区经济普遍落后,而北京、天津的水平仍不断上升,区域间差异明显。与长三角对比,上海发挥其辐射效应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一同发展对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如何发挥其辐射效应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从长远发展来看,北京要明确其战略定位,疏散非首都职能的产业,实现区域间资源合理分配,切实推进多方面一体化,从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左城 《宁波经济》2011,(3):24-25
几个月前铺天盖地的“大北京”舆论宣传似乎已悄悄淡去,北京周边被认为环首都经济圈计划实现之后,受益最大的城市们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类似的报道了。现如今,“大北京”概念更像是地产商为自己的楼盘打的广告。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三个地区集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按照河北省的"环首都经济圈"方案,要把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县市区打造成河北省的"发展特区"。实际上,从房价上讲,环北京的河北省十余个县市区已经是特区了。如果从行政层级上来讲,这些地区位于经济发展体系的最末端,是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城市有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环首都经济圈”是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提出的战略构想,该经济圈包括13县1圈4区6基地,总面积2706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超过485万人。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设想,“环首都经济圈”战略从2011年1月起正式实施,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京冀两地高层领导进行了多次互访和战略协商。  相似文献   

18.
刘璇 《科学决策》2009,(5):66-73
科技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的技术创新扩散强度和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测度北京与上海的扩散强度与效应之后,其结果表明:北京扩散的强度以及效应都较弱于上海。因此,北京应弱化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高自身对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扩散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综合最新发展来看,大中华经济圈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日益扩展,中国的磁吸效应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周边经济体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20.
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制约合肥经济圈同城化效应充分发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区域以及政策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