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杨 《致富时代》2010,(4):205-205
该文通过分析完善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完善受贿罪客观要件的权益对策和长远对策。原因是我国现行刑法典关于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已经不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对受贿罪客观要件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2.
关于贿赂犯罪的利益要件是个有争议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分析了利益和不正当利益的界定和分类,并对受贿罪和行贿罪的利益要件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仅贿赂犯罪所保护法益是职务行为廉洁性;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刑法中关于利益要件的规定是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受贿罪认定中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构成要件是否吻合,而现行刑法中的规定却有让人疑惑的地方。比如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客观对象是财物,并不包括"非物质性利益"。但是许多行贿人用"免费旅游"帮助子女就业"赠送不过户的商品房"等手段来规避法律。因此,急需把"非物质性利益"纳入刑法打击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刑法》对于受贿罪的规定过于简略,本文从尚存在争议的受贿罪犯罪客观要件中的“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与非法收受”、“财物及数额、情节”、“不正当利益”以及“为他人谋取利益”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周伟 《消费导刊》2013,(11):197-197
受贿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非常大的犯罪形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总结,可以了解到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而其职务的廉洁性则是进行受贿的犯罪客体,其犯罪对象不仅包括财产性利益,还包括非财产性利益,其中性贿赂所造成的影响则比一般财物贿赂更加严重。本文作者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性贿赂是否构成受贿罪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杨建荣  章其彦 《消费导刊》2009,(18):146-14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问题虽作出了一些规定,却未必准确合理。"事先约定"不应成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必备要件,因为"事先约定"与否不影响受贿罪主、客观要件的构成,"事先约定"还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事先约定难以适应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樊昭君 《商》2012,(21):167-167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和响应国际反腐工作,增加了新的罪名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文从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出发,找出了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及对合犯等相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该罪名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重典治吏的刑事政策和法益权衡论两个视角来看,受贿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义务和国民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只要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要求、约定、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就构成受贿罪,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关于收受型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性质、地位,有多种观点,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观点,都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者逃脱法律的制裁。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立法自身的缺陷,而不在于争论本身。因此,应从刑法的规定中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将其作为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0.
版面费行为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列入单位受贿罪的规制范畴。但如果我们从单位受贿罪法益的视角来看,版面费行为只不过是一种相关单位秉公办理的正常管理活动,它并未侵害单位受贿罪的法益,也不构成单位受贿罪。版面费问题的实质不过是一个学术规范的构建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侯婷婷 《致富时代》2010,(3):119-119
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新型的犯罪现象。大量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大多都与商业贿赂有关。有效预防商业贿赂犯罪,就要加强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的研究,才能找准目标,采取有力对策。该文通过对商业贿赂及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此来完善我国刑法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议受贿罪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索贿、受贿的犯罪愈演愈烈。界定受贿罪与非罪需要正确分析犯罪主体与客体、确定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并对受贿罪进行合理分类。这对司法机关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红梅 《商》2013,(17):243-24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受贿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受贿手段、方式不断翻新,使许多变相的新类型贿赂因其法律性质的模糊而难以发现和查处。鉴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受贿罪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分析典型案例,对我国在预防和惩治受贿犯罪过程中出现的新类型疑难问题进行探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反贿赂的机制以及相关的立法和司法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丈在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构成要件,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卢稼禾 《商业科技》2014,(13):27-28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外法制史上反欺诈法律制度的沿革,分析了商业欺诈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商业欺诈的概念、法律特征和五个构成要件,包括实质性虚假陈述、知悉陈述的虚假性、引诱原告信赖之意图、原告合理信赖并据此行为和损害事实。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商业欺诈法律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和机构建设,希望对我国侵权法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邓非 《中国商办工业》2011,(12):206-207
在国外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违法性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在其本质的理解上,客观违法性论处于通说地位。而在我国,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是等同,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主客观的统一。故与外国客观违法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甘井子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体制机制和法律框架,客观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消费导刊》2009,(11):123-123
本文从客观方面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要件进行简单论述,希望能对认定信用卡诈骗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甘德健 《商场现代化》2007,(15):277-278
尽快建立和完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际的要求,更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操纵市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为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行为人客观实施了操纵行为;该行为导致了投资者的损害;该操纵行为与投资者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