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为适应惩治腐败犯罪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种新罪.本罪自开始设立以来,至今一直在刑法学界存在颇多非议,该罪成为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罪之一.本文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颇具争议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的三个实践案例,全面剖析三罪在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行后的争议焦点,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三罪的主观方面理论,并正确运用于司法实践。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严刑峻法面前,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0条增设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后,已有不少学者在理论上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对该罪进行探析,其中也包括了对犯罪主体的研究。但近年来,证券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证券投资基金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力资金,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在犯罪主体方面的理论和立法实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注重分析并指出应将与投资基金有关的内幕人员纳入本罪所规定的证券、期贷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以求能有助于立法上对该罪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由于袭警事件的侵害对象(警察)身份的特殊性,故其较侵害其他一般公民事件会产生更为强烈的社会负面效应,公众关于增设袭警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议入手,结合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对于我国目前是否有必要设立袭警罪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邹淇曲 《商》2013,(1):177-177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犯罪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为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集资诈骗案件时提供了指导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主观方面认定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但何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其应如何认定?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理论界亦无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6.
郑棚棚  贾彦飞 《商》2013,(16):219-21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刑法分则贪污贿赂罪中类似兜底性刑法条款,该罪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腐倡廉的作用。然而,该罪的设立。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犯罪的构成要件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借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邓瑜 《华商》2008,(3):85-86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但是司法实践对这一罪名在认定上存在分歧。本最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对明知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本罪销售金额的认定应以经营金额计算。  相似文献   

8.
杨金胜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83-283
嫖宿幼女罪的设立是为保护幼女的身心健康,将幼女单独提列出来,理论上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都规定的很明细,可却同奸淫幼女罪起了冲突,更确切的说是二者本身就有交集,甚至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嫖宿幼女罪的设立是为保护幼女的身心健康,将幼女单独提列出来,理论上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都规定的很明细,可却同奸淫幼女罪起了冲突,更确切的说是二者本身就有交集,甚至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华 《消费导刊》2009,(5):127-128
刑法设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目的是为了严厉打击日益猖獗的贪污腐败犯罪,但是由于该罪在罪名、罪状、主体、法定刑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限制了该罪名在反腐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针对该罪在立法上的缺陷,从刑事立法上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之处,尤其在寻衅滋事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情况下,二者更容易造成混淆,存在着同一行为可能会定性为不同的罪名或产生罪与非罪的差别,因此如何准确定性便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商》2014,(23):227-228
为加强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在充分吸收、借鉴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有益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八)对该条原罪名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作了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部门法律的有效对接,增大了刑法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和威慑力量,是修法的一大进步。但在修改过后实践运用中,该条款的适用仍然存在诸多难题,需进一步修改,以使其在实践中完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该专业。然而在其专业设立、教学、发展等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本文在联系高校工业设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行业的发展,初步探讨了在国内工业设计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继锋 《商》2014,(48):196-196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除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痛原体等物质的方法外,采取概括性的描述“其他危险方法”,因此该罪犯罪构成的规定为开放的犯罪构成。在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这种犯罪时,必须严格把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定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盲目的扩大解释,或者任意的缩小其范围,都将导致定罪不准,量刑不当的情况。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没有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司法实践中,该罪名的定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如与相似罪名难以区分,构成要件的概括性表述缺乏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界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观点的总结,对本罪的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和论述,让我们对这一罪名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入。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列举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实践中表现的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通过立法和刑法解释的方式使其具体化,以此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在电商平台上所形成的"刷单炒信"行为滥用,破坏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动力--信用评价机制,侵害了多种法益,为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实践中有必要对该行为适用统一、合理、有效的刑法规制手段。目前,实践和理论层面提出的方案较多,从文义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层面出发,非法经营罪不宜适用;从体系解释和类推解释的角度出发,虚假广告罪不宜适用;唯有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可以适用,不仅是因为"刷单炒信"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而且该罪的适用还可以对行为的发生起到预防之效用。  相似文献   

16.
朱东进  曾原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2-29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已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该罪具体罪状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漏洞,给造、销假者留下了法律空子,也给司法实践造成困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本身涉及到了诸多刑法基本理论。力图以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为基点,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最在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与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赵国娜 《商》2014,(31):189-189
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贩卖毒品的行为有抬头之势,而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当中对于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未遂认定均存在不少分歧,或宽或严的认定标准都违背了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深入探讨贩卖毒品罪的犯罪构成,结合理论界对该罪的各种既遂学说和司法实践中的判罚尺度,试分析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以及共犯条件,以期对认定该罪既遂未遂的讨论中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哈佛大学教授费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今天,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也不再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完美模型,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实践意义,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产品生命周期在实践中的一些表现出发,探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企业管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奕南 《北方经贸》2011,(7):3-I0001
辉煌的档案不会尘封,光荣的历史总被忆起。 七月,一个流光溢彩的月份,我们翻开党的90年辉煌档案,看到了党走过的清晰历史路线图: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指导实践。党在理论上的清醒,形成了党的组织自觉,保证了党在实践中的正确。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科学实践,成为我们党走过的成功轨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1937年所撰写的《矛盾论》一文,通过对哲学上的矛盾本身及包含着矛盾的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十分核心的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用矛盾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于我们生活的今天来说,也是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可因循借鉴的思想指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