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国 《经济师》2000,(10):101-102
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原因1、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悬空银行贷款的做法 ,导致贷款风险的加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转换内部经营机制 ,走向市场 ,实现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一些企业打着转制的幌子 ,使银行贷款被悬空 ,具体表现如下 :(1)“新旧分离”,逃避银行债务。一些商业部门划小核算单位 ,分散经营或实行店铺柜台承包经营 ,与原企业分离 ,原企业将所有经营性资产削价处理或低价拍卖给各承包单位作为铺底资金 ,原企业只留…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1994,(7)
企业转制后,原贷款怎么办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文指出,企业因改变资产经营形式、重组和产权变动等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变化,要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一)企业变更法人实体或名称时,原欠银行的贷款本息,由新的...  相似文献   

3.
郑良庆 《经济纵横》1994,(12):26-27
论企业悬空银行贷款问题郑良庆悬空贷款,即企业通过多种方式逃避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责任,企图达到废债目的的行为。当前,企业逃债、赖帐、悬空银行贷款的问题比较普遍,已严重威胁着银行贷款的安全,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及银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  相似文献   

4.
企业破立兼并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王晓莉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破产兼并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兼并既推动了企业改革,又维护了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贷款悬空现象较少。企业破产作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形式,从理论上讲,有利于贷款的自主择优发放...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中,有些资产存量已被悬空,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银行业的正常运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信贷资产悬空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裂变式嫁接,悬空银行债务。在利用外资嫁接过程中,个别债务多的企业,不是为了真正搞活企业,而只是把原有企业中的厂房或部分车间从老厂裂变出来,并把流动资金和有效固定资产划入这些厂房或车间,然后再  相似文献   

6.
强化银行监督制止多头开户温江,张桂莲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部分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其中一部分新领执照后,在银行开设帐户由一家银行变成两家以上开户,多行存款,多行贷款,利用多头开户钻空子,给银行监督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从...  相似文献   

7.
白年胜 《经济师》1998,(5):41-41
企业转制变异与银行信贷防险白年胜买喜元郭兵兵企业转制变异就是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利用改变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方式等手段,以达到逃债废债目的的行为。目前,企业转制变异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导致大量贷款虚置、债务悬空、资产流失、风...  相似文献   

8.
理论信息     
理论信息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法人投资"制张汉亚同志在《经济研究》第8期上撰文指出"法人投资"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投资体制改革方向,是我国改革深化的产物。它要求建设项目由具有全部法人财产权的"企业法人对筹划、筹资、建设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1994,(10)
国家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新规定针对国内一些企业在转轨、改制之时,造成银行债权“悬空”,信贷资产无端受损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新规定。要求对转制企业的债务清偿情况进行检查,有关银行应按合同规定收回贷款和利息,或与债务...  相似文献   

10.
<正> “四放开”改革的陆续出台,给流通领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暴露出金融信贷配套管理严重滞后,当前基层行社有“四难”、“四盼”。一、银行债权落实难。放开经营后,不少企业实行了柜组大承包,企业的有效商品、流动资金被分解核定到各承包经营柜组,而企业的挂帐历史包袱、未弥补亏损、待处理损失、应收应付款项以及有问题商品资金仍由原核算单位集中挂帐。有些企业对这一块资金既未落实到经营实体,又未落实补充来源,使这部分贷款悬空,信贷资金的完整性受到影响,银行债权落实难度大。二、现金管理难。“四放开”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进货、分配、经营权。多渠道进货,大额现金支付和携现采购等现金交易增加。销货款不入行、不入帐,现金坐支体外循环现象增多,加强现金管理,不利于搞活企业,放松现金管理,又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规定,政策上的矛盾性使基层行社难适从。三、信贷投放掌握难。一些大承包柜组帐表簿不健全,核算上弹性大,财务反映不实,使银行难于正  相似文献   

11.
逃债新花样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部分未划转附营业务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信贷资产被“悬空”,逃债手法更是五花八门。 抵押——押而不抵,银行贷款被悬空。由于对办理担保、抵押贷款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出现了“押而不抵,保而无力”。 合资——合而无资,银行贷款被填黑洞。一些企业为钻政策空子享受某些  相似文献   

12.
洪奕谋  洪巍 《发展研究》1996,(5):18-19,48
十年前,国有流通企业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纷纷划小核算单位,以调整内部各要素的关系。所谓划小核算单位,就是将企业一级核算,统一盈亏,改为在企业内部划小若干核算单位,分散核算,责权利相结合。划小了的核算单位(以下简称核算单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流通企业至今仍然普遍采用这一办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开发贷款风险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建立,银行加强了对贷款的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一直存在着。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银行不作为独立行使权力的法人,因而对贷款的管理仅限于发放和回收,缺乏有效手段对贷款的执行情况作相应的监督。科技开发贷款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开办的业务之一,也存在着如何避免风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论述科技开发贷款风险的表现、形成及如何加强对它的管理。一、科技开发贷款风险的表现1.科技开发贷扶的含义和作用。所谓科技开发贷款是银行对工业企业和实行企业…  相似文献   

14.
新创企业往往面临资源困境,导致创业失败率较高。裂变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形式,其资源获取途径和价值实现路径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新创企业成功率。本文基于竞合战略和资源行动双重理论,聚焦裂变企业与母体企业的紧密嵌入关系,深入探究裂变创业的价值创造机制。本文通过对源自“海尔系”与“蒙牛系”的四家裂变企业进行细致剖析,发现裂变企业通过策略性实施依附式竞合战略、联盟式竞合战略以及共生式竞合战略,逐步采取内向型资源拼凑、外向型资源编排以及生态型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方案,可以成功实现各类资源的跨组织流动,最终促成裂变企业的价值捕获与母体企业的价值增值。研究结论揭示了“竞合战略驱动下裂变创业价值创造机制”的黑箱,阐释了竞合战略驱动裂变创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论证了裂变创业通过资源行动实现裂变企业和母体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为裂变企业高效借力母体资源以及母体企业转变员工创业观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健全贷款“三查”运行机制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还是城乡信用社一级法人,目前,健全和完善贷款“三查”分离的运行机制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应保证贷款“三查”职责分离,应在贷款管理委员会下设置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检查职能部门,中...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银监会2005年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银监发[2005154号),明确给出了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义:即“小企业授信泛指银行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备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授信。”  相似文献   

17.
郑金波 《经济师》2001,(3):163-163,165
最近几年 ,在深化企业改革 ,明晰产权关系的过程中 ,出现了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严重扭曲或破坏了市场信用 ,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加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 ,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本文试就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如何消除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对策、建议。一、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1、债务主体虚置 ,悬空银行贷款。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 ,把原来的老企业化整为零 ,变成多个核算单位 ,分流企业资产 ,致使真正承担银行债务的老企业成为“空壳” ,具体表现在 :企业承包租赁合同中没有明确落实…  相似文献   

18.
银行应加强对转制企业贷款债务的监督管理●柏道江1、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应由改组后企业承担原企业的全部借款本息,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更换借款借据,办理有关抵押、担保手续。2、对于转制企业产权交易行为,贷款行应加强监督,严格禁止将国有企业产权低价折股,低...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些亏损企业利用改制来逃悬债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在各地都普遍存在。我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来自企业自身,这也是最主要原因,二是来自金融部门的存款竞争,三是与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关。首先,从企业自身看,许多经营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本身就具有废债的意念(这也是目前商业信用不可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部分企业尝到利用改制来逃债的甜头后,大家纷纷效仿。亏损企业为丢包袱,通过种种方式争相弃旧壳、换新装来悬空原欠贷款,或保留原企业招牌承担债务,转移有效资产另建新厂轻装上阵。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汽车消费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了解决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的困难,四家国有银行推出了一项新业务———汽车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的对象是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的公民及企业、事业法人单位。一、贷款必备条件。1贷款的个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