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允价值会计通常是指对负债和资产进行计量,并将报告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主要计量属性的一种全新会计模式。2007年,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被引入到会计计量系统当中。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方面起步晚,一些涉及到公允价值的理论尚未取得统一结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深入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本研究在深入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计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会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推动会计理论与实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被正式引入到会计计量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坎坷发展,到如今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采用。结合公允价值的概述,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玥 《商》2013,(9Z):98-98
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的确认过程中的账簿的记录和财务报表的披露都离不开计量,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民雄士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阐述公允价值的计量,向大家展示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和本身存在的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会计学者井尻雄士认为,计量是会计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指的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常用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5.
陈斌海  蔡奋 《商场现代化》2007,(2Z):331-332
以往研究理论认为公允价值不是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理想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而新会计准州将公允价值定位于独立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第5种计量属性。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指出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成为第5种独立属性的原因,并得出我国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现行市价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解读新准则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理论认为公允价值不是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理想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而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于独立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第5种计量属性。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指出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位成为第5种独立属性的原因,并得出我国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现行市价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周洁  谢新安 《商业时代》2012,(27):79-81
公允价值会计是目前会计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本文从会计基础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确认对传统会计确认理论的挑战;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种科学、动态的计量模式,需要在很多方面对传统计量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变革,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确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确认理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计量方法的演进,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其能够提供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资源的影响而受到青睐.但是,公允价值如何获取以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仍是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产生和发展入手,重点剖析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及其产生信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不同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所以,为了能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计量中选择的计量属性是否公允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值的公允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选择。为此,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但是,通过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发现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会计计量是指企业在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于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利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会计模式选择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代混合计量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商场现代化》2008,(6):342-343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这说明我国已按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中国会计体系。美国在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和应用领域30多年来一直引领世界。本文主要对美国和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推广公允价值会计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董国红 《江苏商论》2011,(1):130-131
财务会计是一个价值计量系统,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会计计量力图实现的理想目标.采用各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测量特定时点一个企业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既要做到程序公允,又要做到结果公允.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光 《财经界(学术)》2010,(18):160-160,162
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会计计量属性,在我国运用已是一渡三折,它经历了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避而又谨慎运用的过程.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是一种新兴的会计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信息及时、充分,面向市场客观可比,全面反映决策者水平和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复杂性的优势.然而它也不可能足完美无缺的,在现阶段相关市场尤其是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的客观条件下,公允价值的确认难免出现"显失公允"现象.本文拟从公允价值内涵与属性、特征与应用范围、可靠性与相关性、公允价值计的应用、公允价值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公允价值可用于会计要素的后续计量.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属性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来阐述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其价值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改变以历史成本为唯一计量属性的现状,吸纳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建立一个新的会计计量体系.我国的金融工具市场不够健全,缺乏活跃性,且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模较小,使公开的市价无法完全代表公允价值.应对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作特殊的考虑,而不能照搬国际上的做法.目前我国实行在表内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条件尚未成熟.但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衍生工具惟一计量属性的地位将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开始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是此次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问题八手,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以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通过分析,对公允价值属性特征做了归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我国会计行业引用公允价值时间不长,但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还存在着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改革的方向,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本文关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论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公允价值概念正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将产生较大影响。认识公允价值的特性了解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和条件,掌握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方法,明确它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允价值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会计视角。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经济学视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分析。主要阐述我国急需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不宜在我国大范围应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产生重要影响.但没有一种计量属性是尽善尽美的,公允价值也不例外.通过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完善公允价值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