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车欣薇 《金融经济(湖南)》2013,(10):36-37
随着金融核心地位的不断提升,培育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针对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据伦敦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指数)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以及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更好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车欣薇 《金融经济(湖南)》2013,(5)
随着金融核心地位的不断提升,培育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针对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据伦敦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指数)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以及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更好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影响金融机构的空间组织,信息腹地的发展对促进金融集聚具有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腹地、信息流溢出效应与金融机构集聚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信息腹地的概念演进和划分方式、信息流溢出效应的多维度分析,以及二者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影响,文章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利用信息腹地效应来提升空间组织效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李义奇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3):22-27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中心"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转移"、"信息传播"和"信息积累"等组成部分。本文以上海银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信息处理动态系统和功能发挥,得出结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信息集聚效应还是主要的。上海目前作为亚太区"信息腹地"的一个重要"信息中心地,"在"信息处理系统"的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8.
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效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作为重要的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两项国家战略的结合、"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9.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 《上海金融》2007,21(11):14-18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对资本输出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却少有论述。其实,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入作为同一经济运动的不同方向,对金融中心建设起着同样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资本输出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以培育资本输出功能为抓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豫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5):23-33
国际货币的标准已经改变,未来标准不仅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而且要有发达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也将会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道路,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在任何时候都能排除外部干扰,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以人民币为主要产品的金融市场,自主推进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央行利用金融市场传导调控货币汇率政策的水平和能力,牢牢掌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和其他控制权.才能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德伦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6):5-7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颗璀璨光耀的“东方之珠”,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则是让上海这颗“东方之珠”更加光彩耀人的两大神来之笔。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一次盛会。世博会将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面临着支付环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等基本问题,需要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3.
胡乃静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1):66-71
智慧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促使现代金融行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本文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支撑智慧金融的软环境的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公共金融数据中心、建设金融产品数据库以及加快复合型智慧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从而通过推动智慧金融的发展,提高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杨迈军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6):18-25
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发达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阶段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上海期货市场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期货品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采取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发展上海期货市场,从而助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季文冠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6):8-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虽然上海贯彻中央有关法规以及地方立法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离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需要继续争取中央法规进一步的扶持。地方相关法规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金融司法、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仲裁等方面,形成系统且高效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6.
邵亚良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1):5-20
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比较、国内外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进展与现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存在的主要差距与问题,最后分析说明了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着力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浅谈网络财务中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财务的普及应用,网络财务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主要有财务信息过分依赖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财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等。因此,必须采取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措施,以加强网络财务中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俊民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15-20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智慧金融"受到重视新科技应用的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条件,也应该占领这一"智慧金融"的制高点,从而缩小与纽约、伦敦等金融中心的距离。对于高校金融学科来说,"智慧金融"将引起教学与人才培养上的新一轮改革。 相似文献
19.
县域金融生态问题探讨——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县域金融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中发展相对缓慢,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这其中固然有深层次的原因,但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不佳无疑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力求从经济与金融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县域金融生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的剖析,找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