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对环境支出和环境污染的最优增长路经进行分析,并得到了如下结论:首先,与Selden和Song(1995)提出的环境支出"J曲线"效应不同,本文得到了环境支出的"S曲线"效应;其次,在治污技术是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污染—产出"也将呈现"倒U"型的增长路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次,"污染—产出"的鞍点稳态能够对N型EKC进行解释。其中,N型路径反映了污染路径偏离了稳态后,不再返回稳态的路径;而"倒U"型污染路径则反映了偏离稳态的污染路径又能回到稳态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邹国防 《开放导报》2007,(2):99-102
人力资本供给曲线和其它资本、商品供给曲线一样向右上方倾斜,它表达着这样一个规律:人力资本的供给数量随人力资本价格提高而增长,价格降低而减少。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本供给的现实情况看,并没有遵循这样的规律,背离供给规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表达;2.高等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约束;3.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对人力资本需求在长期内的发展分析;4.超市场规律因素对人力资本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分别从"成本"、"价值"两个角度计量人力资源而忽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种方法对知识经济下条件的人力资本计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逻辑起点,以人力资本"投入成本"与"产出价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借鉴价值工程的思路,试提出成本与价值整合视角中的、分层次的人力资本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李鹏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7):55-57,106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环境管制与污染排放的动态模型,分析在政府环境管制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发现:政府环境管制越严厉,越有利于稳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减少.文章还发现消费的时间贴现率越小、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越小、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稳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减少.物质产品消费对消费者致用的影响程度越小、污染排放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程度越大,越有利于稳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但却会增加污染排放.文章的创新点体现在: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率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党的十八大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要素驱动的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从主体、环境、制度、投入、人才等五方面进行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内容提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财政政策引入到人力资本驱动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证明由于扭曲性税收政策的存在,经济更容易产生增长的不确定性。对应较高的人力资本生产技术水平,经济系统存在多重均衡点,其中一个是不稳定均衡点,另一个是局部稳定的均衡点,具有均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山东省1981——2014年环境污染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境因子"综合指标,并选取GDP总量、工业产值、第三产业比重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与"环境因子"进行拟合,构建两者间关系模型。结果发现GDP总量、工业产值和居民消费水平都与"环境因子"呈对数关系模型,且污染水平在经过快速增长后目前处于其平稳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与"环境因子"呈二次上升曲线关系,即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污染加剧。进一步考察GDP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模型且处于其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人力资本指标的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亚太经济》2006,22(1):64-67
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对1978~2003年台湾地区人力资本指标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人力资本要素已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内国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双驱动”作用对辽宁省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2001—2020年辽宁省贸易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协整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从地方政府保护、贸易开放水平和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投入等三个维度分析辽宁省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保护、贸易开放水平和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辽宁省经济增长均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贸易开放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互为直接因果关系,地方政府保护和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投入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间接原因;在脉冲响应函数中,当给予贸易开放水平一个正向冲击时,辽宁省GDP会在前三期快速增长而后趋于平稳。研究结论对促进辽宁省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7-2009年新疆16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研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投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人力资本影响更为显著,新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南、北疆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