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既以生产力尺度,同时又以人的尺度来衡量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它应该是专属于人的范畴,因为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而作为生产力中活的要素的人也是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尺度内在的就是人的尺度。因此,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可见,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理应是人的价值尺度,也即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2.
白益民 《发展》2004,(2):42-43
传统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推进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燕 《改革与开放》2013,(2):114-115,118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社会进步的道路又是曲折的,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两种基本尺度,这两种尺度,既相互联系又有不一致性。按照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相统一的评价标准,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腾飞,还标识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县情,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发展重点,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广昌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全县生产总值6.23亿元,比2000年的4.06亿元增加2.17亿元,增长53.4%,  相似文献   

5.
发展不仅仅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国学者开始全面怀疑传统发展的理念,尤以阿马蒂亚.森提出从自由角度看待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最终价值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指出,我们在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最高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合理需求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方面正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升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不断开拓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高燕 《魅力中国》2013,(5):39-4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推动的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在内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变迁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陕西》2011,(9):7-8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促进经济整体转型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转变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走向现代、高效、富民、生态化。全面打造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按照发展现代经济的要求,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重点,建立包括现代产业结构、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济模式、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体制机制的现代生产力成长基础,同时相应形成新型经济发展的组合体系,使县域发展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和增长要素之上。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两种尺度.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总趋势上是统一的.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现阶段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认为发展主要通过GDP来计量,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处于关键位置。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提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发展理论依据其对发展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三代不同的发展观,从坚持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到坚持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再到坚持发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随着发展实践的不断推进,对发展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渐趋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特别是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发展本质认识上不断取得进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以“五个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发展思路正由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第一代发展观转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第二代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稳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心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观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政绩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一直被理解为"经济增长",以这样理念所进行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党和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实践主动完成了发展的范式转换,提出了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是科学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有许多有宝贵价值的理论成果。邓小平从特定时代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与核心,其发展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文章从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谈起,从生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步骤和实践的标准三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邓小平发展观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提出科学发展观,不是说我们20多年来的发展有问题,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前科学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一、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观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但社会发展并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固然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的尺度。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正如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的前景、变迁的道路和规律诸问题的理性思考.当代科学发展观是在对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展不只是单纯以经济增长作为指标,而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综合的社会发展.从我国实际出发,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主要强调数量增长,以GNP或GDP为指标体系;而可持续发展观不仅强调数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改变。这种发展不仅仅使人均实际收入提高,而且使社会、经济、环境结构得到进化。可持续发展通常以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生态可持续是前提条件,经济可持续是手段和保证,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在发展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可持续发展空间层次可分成“全球的”、“区域的”、“城市的”。“全球的”为宏观层次,大尺度;“区域的”为中观…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价值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价值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必须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 ,满足社会主体发展的基本需要 ,并指向主体的理想要求。从人的发展阶段看 ,中国社会主体的发展需求复杂而多样。“自然人”、“经济人”、“文化人”这三种人的发展形态共存于当代中国社会。基于这一现状 ,中国应确立以满足人的不断发展需要为社会发展基础价值的多维社会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20.
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相契合.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步进行;坚持"人类尺度"的生态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相契合.其契合点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生态文化层面上和生态政治层面上.通过分析两者的契合之处,可以有利于我们树立生态保护价值观念,更好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