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消费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艳红 《经济师》2008,(10):38-39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工消费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引导我国农民工消费向健康文明科学的现代消费转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我们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本文以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保障农民工权益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推动消费需求的特定经济发展时期下,在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规模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农民工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出了一些相应的特征。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来分析基于农民工消费心理行为特征的消费信贷需求,同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和农民工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会需要持续关注的两个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我国发展到各个阶段均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农民工问题也已经产生和演化了三十多年,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民工的涵义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农民工是我国一个庞大的、独特的群体,农民工粮食消费构成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有别于农村居民,农民工转型为市民,其粮食消费构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粮食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群体,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本文笔者先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和现实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经济论坛》2004,(19):94-95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业角色的改变并没有使他们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而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学术界对农民工司题已经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问题分离开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置身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工的现实处境与未来归属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兼有多特征的消费群体,并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问题对推进城镇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调查为基础,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保障制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机会等建议,从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消费,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农民工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在不影响企业合理利润,不影响农民工赡养抚养义务、基本消费需求以及不影响政府大额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本文认为18%-20%的缴费率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倩 《时代经贸》2009,(12):26-27
目前,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农民工正当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正义。劳动关系问题是农民工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劳动关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图从法律角度研究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都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执着于购买能够代表城市身份地位的商品,但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缘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解释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独特性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人;社会认同威胁对地位消费也有显著影响,这一变量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被动性的缘由;物质主义倾向对地位消费的影响最小.通过地位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塑造出了与城市同龄人无明显差异的形象,这提升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地位消费在本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洁  石志恒 《时代经贸》2010,(12):36-37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但其自身的权益保障问题却得不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用相关理论结合现阶段农民工上访的三种典型案例——工资、工伤、人权问题,对这些上访行为进行剖析,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集体上访的特点及原因,最后详细提出政府这个主体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时间段应对农民工集体上访的措施,接着提出其他相关社会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出现了农民工群体内部构成上的代际更替,80、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但是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并没有自然而然的使上一代农民工群体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而是在这些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身上出现了改变和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企业、农民工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在不影响企业合理利润,不影响农民工赡养抚养义务、基本消费需求以及不影响政府大额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本文认为18%-20%的缴费率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贵文  张洪海 《城市建设》2009,(11):171-171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承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关键因素,从博弈论的角度为我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工市民化将形成庞大的城市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农民工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及消费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分析已有文献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农民工消费研究的拓展领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收入偏低对总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的收入远低于他们对GDP的贡献。要解决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农业从业人员,应进行生产组织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大农业,加速提高农业生产率;对于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则要提高工资水平。为此,要对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工资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发挥工会在劳动市场上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玉锋 《时代经贸》2007,(4Z):84-85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金融服务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如何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重点分析了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做好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左晓明 《经济师》2008,(7):214-215
“农民工”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民工约占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的2/3,占整个产业工人的30%。其身份和地位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不相符,“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文章围绕“农民工”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雅卓  董方旭 《时代经贸》2011,(14):234-235
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l亿2千万左右,其大规模发展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若现在不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