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本质,关于农业是基础,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关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等一系列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开创了“三农”问题全新的解决思路,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的农民利益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问题;注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以党的的政策和科学技术保证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邓小平对毛泽东农民利益观的发展之处在于: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到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从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到家庭联产承包的共同福裕。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发展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法国和西班牙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要认真总结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积极推进各地农业保险试点;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争取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为农业保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要解放思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拓农业土地经营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是中国农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科学界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出了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过“两个飞跃”,提出农业发展的关键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汉前期的农本思想与农税政策所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效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值得重视和深入分析。这一思想与政策,强化了举国上下的重农意识,充分发挥了财税杠杆对农业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成为后来治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重要强农惠农政策之一。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力拉动了农机消费,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绿色证书工程”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中,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要制定科学的岗位规范,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调动广大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银行在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调动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以及促进农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粮棉购销政策的调整,农发行业务运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发行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较困难的阶段。农发行必须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基本权利保障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农民作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的发挥,而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宪法和法律及相关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农民基本权利的丧失,导致农民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生产积极性受损,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最小受惠群体。只有切实保障好农民5个方面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既不是在已有的行政村基础上另辟新村,也不是消灭已有的行政村,而是在保留农村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让农民的生活方式更加接近于城市;新农村建设不完全是政府的"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主要的则是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真正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要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问题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并关系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全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指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农村教育,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邓小平这一思想进行初步探索。一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的基本思想 1.关于农业是基础的思想。邓小平一贯重视农业问题。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与刘伯承等同志一起领导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和太生产运动。1943年,他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指出:“对敌经济斗争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两个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指导下,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农经济不断向现代农业发展。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不仅是对列宁合作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揭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与农业保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粮食危机的根本在于调动和稳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在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是有效的,而在非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存在着局限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上存在失灵现象,商业性农业保险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环节。通过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保证农民在非正常生产条件下的收益,从而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彻底打破了农业的“大锅饭”,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越过温饱线后的山区农业,已逐步呈现了农产品由普遍短缺转向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基本特征,农产品生产供给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农业的增长速度已不再是农民作为供给一方所能决定。这一特征发生作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近年来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再一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增长速度难以取得突破,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台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政策在营造产业融合环境、调动融合主体积极性、激发产业融合路径创新和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政策针对性不强、覆盖面偏窄、与融合主体政策需求有偏差等问题.而部分农业发达国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长期实践中业已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政策支持经验.鉴于此,文章从财政、金融、税收、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国外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经验进行考察分析,以期为健全完善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炜 《西部金融》2003,(8):52-53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做大做强林果、草畜、棚栽三大特色产业,坚持把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投资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充分调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使面向农业和农民的信贷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取决于资源禀赋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基础建设是人为因素的重要方面,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解决了21%人口的吃饭问题,其基本经验,一是改革基本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三是提高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了效率。实践证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首先要全面正确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及农村的现状,距离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村的发展。当前,必须认清农村经济方面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全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关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对策,应注重考虑选好带头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