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国家外管局9月30日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人民币与欧元至此可直接兑换,不必借助于中介货币。英国随即兑现9月12日的决定,于10月14日成功发行3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此举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中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发行规模在非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中最大。一场"人民币热"正在欧洲盛行。李克强总理10月的欧洲之行涉及人民币的货币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环球速览     
《经济月刊》2014,(10):54-55
近日,第六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举行。英国财长奥斯本和中国副总理马凯宣布,英国将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成为西方国家中首个发行国家。马凯表示,英国发行人民币国债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奥斯本则称,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发行的人民币国债将被纳入英国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3.
环球速览     
《经济》2014,(10)
正英国:将发行人民币国债近日,第六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举行。英国财长奥斯本和中国副总理马凯宣布,英国将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成为西方国家中首个发行国家。马凯表示,英国发行人民币国债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奥斯本则称,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发行的人民币国债将被纳入英国外汇储备。中英双方曾于去年3月签署在伦敦以人民币做贸易结算的协议,以便伦敦与卢森堡、纽约、巴黎、法兰克福竞争,让伦敦成为西方国家中最重要的人民币海外交易中心。奥斯本还曾表示,希望让伦敦与中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英国从9月12日宣布该决定到进行路演并明确具体数额,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尽管2014年以来,欧洲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青睐有加,英国伦敦的此番决定如此果断、迅速,在令外界赞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浮想联翩:一向对国际金融市场敏感又颇具远见的英国政府是要抢占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先机吗?英国政府这样决定有什么缘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骏(Mark Gooding)  相似文献   

5.
《经济》2014,(11)
正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近几年颇受国内外关注。"中国成为欧洲‘新闺蜜’"、"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等外媒报道不绝于耳,甚至有国家高呼"狼来了"。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深化合作究竟是"狼来了",还是势不可挡的历史选择?在这一热潮中,英国为何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人民币的在岸市场——中国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和监管来夯实自身基础、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经济》记者深入观察,采访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  相似文献   

6.
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英国从9月12H宣布该决定到进行路演并明确具体数额,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尽管2014年以来,欧洲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青睐有加,英国伦敦的此番决定如此果断、迅速,在令外界赞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浮想联翩:一向对国际金融市场敏感又颇具远见的英国政府是要抢占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先机吗?英国政府这样决定有什么缘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骏(Mark Gooding)接受《经济》记者采访,表达英方对人民币的欢迎以及扩大与中国在金融领域合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7.
8月17日上午,财政部2011年在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正式启动。这是财政部第三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50亿元向个人发行。此次发行的国债中有150亿元面向机构投资者,期限分别为3年、5年、7年和10年,发行金额分别为60亿元、50亿元、30亿元和10亿元;另外50亿元面向个人投资者,期限为2年。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美元与欧元充当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同一因素如贸易规模占比等对不同国家选择计价货币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的模式在于与大宗商品进行绑定,影响其他货币被用作国际计价货币,欧盟成员国对计价货币的选择也受到这种绑定的影响.而欧盟以欧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其影响仅体现在联盟内,并不影响非欧盟国家对国际计价货币的选择.文章认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是第三国之间使用的货币,依赖进出口贸易权重的货币使用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在于,短期内可以通过贸易项与双边货币互换来推动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欧元模式),但在长期应掌握大宗商品的计价权(美元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亚男  赵昕 《经济论坛》2005,(17):45-47
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凭证。近年来,国债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仅能够弥补财政赤字,而且对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国内需求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无论发行规模还是总量规模都迅速增长。1981年我国的内部国债发行量只有48.66亿元人民币,而到2003年这一指标达到628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3年底国债余额总量已增至1749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经济月刊》2013,(1):104-104
西班牙财政部2012年12月18日成功发行了总额为35.22亿欧元的3月和6月期同债,由于市场求购需求强劲,此次发行总额不仅超过了预期的最高额,而且两类国债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低于上次发行的同类国债。  相似文献   

11.
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算起,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历了十四年的实践。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余额约3,000亿人民币,股票发行总量为300亿人民币左右,沪深两地股票市值达约4,000亿元人民币。300余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已占到我国工业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股票二级市场最高日成交额曾达到150多亿元人民币,而国债二级市场日成交额更高达600亿元人民币。1994年是中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一年,共发行国债1,029亿元、金融债券1,000亿元、企业债券45亿元、股票约20亿元,其规模之大为1993年的5倍以上,基本上形成了以债券市场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动     
中国国债投资总规模达3.2万亿元从1998年至今,中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一点五至二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五年前,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挑战,国家利用银行资金比较充裕、市场物价较低的有利条件,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有效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建设了上万个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动态资讯     
《资本市场》2012,(1):14+16
<正>大事[11月22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币扩大至4000亿元人民币/4900亿港币。[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计划,提出了发行欧元债券的三种方案,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吴佳 《商周刊》2012,(12):52-53
继今年初日本获准购买中国国债之后,中日在金融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入。从外汇储备到贸易结算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似乎更偏向从亚洲起航。 日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相似文献   

15.
卢波 《经济论坛》2005,(21):112-113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它是财政部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发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安排使用的公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融资活动。近几年来国债继续保持了其“金边证券”的特殊魅力,以其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良好的优点,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尤其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国债发行期间,经常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在基层国债购买柜台出售首日即发售完毕的事情,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很多百姓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在部分县市及乡村常年见不到国债的影子,百姓只是在新闻中听到国家发行国债的消息。本文拟从国债发行的角度来初步分析基层百姓购买国债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韬  王彭 《经济问题》2015,(2):86-89
全球经济金融的融合、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剧,势必会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以从事直接对外投资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传统的Jorion模型进行拓展,研究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的汇率波动对这些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的汇率对企业价值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造成了大部分企业价值的贬损;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给企业价值带来的显著影响呈现出正向、负向共存的特点;而人民币兑日元贬值则给大多数企业价值带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1981 年恢复国债发行和1988 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以来, 我国国债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为扩大内需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家将加大运用国债手段调节控制经济的力度。因此, 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将为国家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部为了弥补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解决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而从1987年以来,在发行国库券的同时,又陆续发行了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公债。国债的发行,不仅在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解决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市场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国债的发行过程以及发行控制上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债发行期限结构单一化严重影响了国债的健康发展,给整个经济生活投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国债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在较长时期离不开国债支持 20年来国债的发展过程表明,对于中国来说,发行国债绝不意味着经济运行状态不佳,恰恰相反,在目前条件下,国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国债的恢复发行,不仅有力地弥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不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满足了社会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同时,国债规模的扩大和国债的发展对于推动债券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