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的调查,围绕新农村资金投入问题,分析了“十五”期间财政、税收和金融三个部门的资金投入量和资金投入使用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中财政要发挥先导作用,更多地运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引导社会和农民个人投入,寻找资金投入的稳定机制,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滨海新区规划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按其中房地产投资25%(当年深圳特区新区建设中,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的保守估计合1250亿元,超过“十五”全市实际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103亿元的147亿元(约1/7)。滨海房地产投资1250亿元中住宅开发比重取75%合938亿元,超过“十五”全市商品住宅计划投资额650亿亍己的338亿元(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3.
徐建民 《中国金融》2006,(23):77-78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约束 信贷约束:农村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滞后,信贷资金“拉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信贷投量“弃农”与农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赤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牧业人口占78%,2005年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农牧业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6.7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5亿元,农业贷款仅为52.4亿元,其中兴发集团农业贷款高达16亿元,约占30.5%,剔出兴发集团贷款农业贷款年均增长不足10%。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结合大连实际,对农行在扮演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主角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有效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截止到2006年5月末,大连农行各项贷款余额251.4亿元,其中支农贷款余额103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41%,占全市支农贷款总额的38.6%。“三农”贷款余额和年增长幅度均居全市同业首位。(一)加大支持“三农”力度1、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大连农行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支农主要模式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CD函数,选取农村地区的贷款量和同定资产投资及农村GDP作为指标,采用协整分析、Cranger因果分析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结论.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农村的金融经营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弥补农村地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们深入宜昌农村就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就农行如何支持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粗浅建议。宜昌地处内陆,其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中部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全市既有平原丘陵,也有大片山区。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亿元,柑桔、畜牧、茶叶、水产、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  相似文献   

7.
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困扰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资金供给状况不能适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支农投入的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山东省威海市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始终把支持“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五年来,共投入支农资金18.14亿元,年均递增20.82%。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8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3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了“一个重点”,主攻了“两个难点”,培植了“三个亮点”。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两方面搞好了,就会为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带动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开行可以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开局阶段的贷款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金融》2009,(5):16-20
自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这就直接为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了政策依据。本文重点关注在新疆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的地区如何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设计出既符合新疆地区实际,又能够解决新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瓶径”问题的融资体制和信用结构,为未来开发性金融支持新疆地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白银市农村经济概况、新农村建设现实基础、金融支持农村及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央要闻     
中央财政将投资200亿元改善县乡医疗条件;国土资源部六举措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直补新增125亿元;国家林业局决定今年办16件实事促进新农村建设;交通部确定“十一五”期间狠抓8件实事服务新农村建设。[编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这为开发银行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为开发银行今后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我就开发性金融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开发银行与政府合作相关情况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4.
吴冠 《海南金融》2009,(12):F0002-F0002
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当地党政部门关切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项目,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经济给予信贷倾斜支持,信贷支农成效显著。截至10月末,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各项贷款余额近4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长27.5%,是近年来农发行海南省分行贷款投放增速最快的一年。为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海南省新农村建设,农发行海南省分行采取了下列举措。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枣阳市引入政府采购机制办好农民最关心、最受益的十件实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吃水难、排灌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紧要问题。该市由此入手,出台了《关于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该市财政部门在地方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处理好压一般、保重点的关系,决定新增2400万元财政投入,办好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十件实事,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高骏 《中国金融家》2008,(10):68-69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长期以来,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三衣”方针,始终把改进支持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探索支衣的服务方式和途径,大力加强支农力吱和信贷投入,充分发挥了金融在我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截至2007年末,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18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5.48亿元,增长8.91%,累计投放252.54亿元,同比多投放37.72亿元。  相似文献   

17.
投资动态     
“十五”环保投入将达7000亿 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仅2001年,我国环保投资约为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3%,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为596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约为17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约为336亿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增收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但据中国人民银行双鸭山市中心支行对双鸭山一市四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反馈,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北京市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今年城区与郊区投资比例力争达到对等。郊区投资总量达到77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67.4%,重点支持郊区新城及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工业园区配套设施、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设施等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和投入总量严重不足.据河北省省政协农业委员会调查,河北省改善生活基础设施的"六通五改两建设"(通路、通沼气、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卫生院所、改校舍,建公共活动场所、建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包括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大型机具、测土配方施肥、土地占补平衡)和农村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需要大约3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就现阶段河北省财政支农投入和补贴的最高水平看,每年最多也就在60亿元左右,而农业贷款"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90亿元左右.这样的投入力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相比,显然不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