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解析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183;大内第一次在《Z理论——美国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此后,企业文化便在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经贸导刊》2000,(6):34-34
1、7-S模型本世纪70年代由麦肯锡公司总结的美国企业组织七要素,即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在该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射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管理:对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学习型组织的背景及其内涵学习型组织是九十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被认为是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M.Senge)因提出“学习型组织”而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他在1990年写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TheFifthDiscipline—TheArtandPractice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也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被企业界人士誉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成为新的管理学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职工20多万,其产品销售网遍及全球。1995年,松下公司的纯收入为同行业的西门子公司的2倍多。如此庞大复杂的企业生产、经营起来仍十分灵活并且极具效率,得益于其内部成功的管理。松下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被一些国际性大公司如IBM等吸纳采用,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着。松下公司的管理理论有七个要素,即崇高目标、战略、结构、制度、才能、风格和人员。这就是著名的“T——S”模式(这些词在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 1、崇高目标。即一个企业及其成员为之献身的中心目的,包括企业灌输给其成员的重要思想内容和共  相似文献   

5.
<正>“饭店要做大,一要便宜,二要菜有特色,三要有文化垫底,文化品位是核心。”——刘传涛开饭店的秘诀刘传涛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他更关注经营性企业文化,并把它进一步细分了……  相似文献   

6.
一项研究表明:80%的企业领导者认为企业要生存,必须进行不断地变革。同时还发现:变革企业的增长率比没进行变革企业的增长率高出一倍,尤其是利润率更为显著。这项研究调查了150个企业中的750位高层管理人员。 创新7S 为了更具有创造性,战略、结构、体制、风格、职工、文化、艺术是应注重的7个方面,即创薪7S。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Grahame企业声誉的理论模型运用于仆从领导文化与企业声誉管理内在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仆从领导的“齿轮传动模型”的阐释,本文分析了仆从领导文化与企业声誉管理相关的四个特征,即领导知名度、员工参与度、顾客满意度与社区和谐度,揭示了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声誉管理的“光环效应”。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从几个视角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即为了走出制度“迷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管理境界。接着又论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通过对日本京都制陶公司、Intel公司和海尔等企业文化管理案例的分析举证,提出了推进企业文化首先要有好的定位,其次要研究推进的心理学机理,要“德治”与“法治”并行,要注重发挥领导者和典型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领导世界的不再是机器与效率,而是创造与想象”——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当商务的世界愈加发达,越来越多的精英开始为一周七天无休无止的谈判、沟通感到疲惫时,有远见、有智慧的领导者已将“休闲商务”融进企业实践并成为企业文化和商务生活。于是,各种休闲周  相似文献   

10.
马国鹏 《中国电子商务》2013,(1):234-234,237
“7S”管理是企业高效的管理模式,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员工,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必须把“7S”管理模式引入中职学校。本文通过企业管理进校园的目的和意义,可行性分析,对“7S”的具体要求及推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孙钢 《市场论坛》2002,(12):26-28
一、解析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第一次在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此后,企业文化便在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程亮 《中国会展》2023,(9):30-32
<正>首届东北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博览会于5月7日至5月10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特设“国际创意设计展区”,吸引了来自“东北亚五国”(俄罗斯、韩国、日本、蒙古、朝鲜)以及美国、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境外文化机构、企业参展,重点展示各国极富地域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说:“每一个推销员都应以自己的职业为骄傲。推销员推动了整个世界。”推销员在企业中如此重要,所以又有“推销员是企业的火车头”一说。 本文提出一个推销队伍的管理思路——“人利义三合”模式。“人利义三合”即人利义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其个人网页上“丢”了一篇题为“日本陷阱”(“JAPAN’TRAP”)的“NOTE”。在这篇“NOTE”中,克鲁格曼教授非常坦率地为日本经济“开出”了令世人瞠目的“药方”,提出要使日本经济从长达7年的经济衰退中走出来,日本政府必须“创造”(CREATE)长期的比如50年的5%的通货膨胀预期。这一不按常规“出牌”,有悖常理的政策“药方”,可谓“语惊四座”,一时在日本乃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学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引起了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极大的兴趣。概括起来讲,“日…  相似文献   

15.
王楠 《现代商业》2013,(6):171-171
企业文化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1992年,在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总结1987—1991年期间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观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1980年、1981年、1982年这三年企业文化理论出现在美国并流行于世界。其中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的理论著作《Z理论》、《成功之路》、《日本的管理艺术》、《公司文化》都是这三年出现的,从而掀起了以文化管理企业的高潮。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是以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为模型研究而来。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的企业管理当中,形成了一种叫文化管理的管理方式,日本虽然没有形成理论,可是其管理效果却是有目共睹。其与美国争锋的经济效益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并经过研究提炼出了企业文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提出以和谐思维为指导,不断创新民营企业文化管理、创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企业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和谐、企业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和谐、企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和谐;不同管理体制的“和谐共生”、不同管理理念的“和谐互补”、不同管理方法的“和谐并举”。逐步确立起一套具一定可操作性、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并带动了一场企业管理的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以后,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寻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则”和“资源”。但是,综观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下面,笔者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几点误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这个词产生于80年代初的美国管理学界,是美国人在日本经济的强大冲击之后开始着手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针对美国企业过分重视物、重视组织制度和组织结构而提出来的,也是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科学  相似文献   

20.
赵胜利 《消费导刊》2014,(6):112-112
7S管理兴起于日本,包括整理、整顿、清理、清洁、安全、保养以及节约七个管理方面,由5S管理理念发展而来。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对7S管理进行有效应用,不仅是提高中职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系统化学生拆装理念,优化学生职业原则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中职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的现状,围绕7S管理融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展开了论述,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其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中职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的高效开展及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