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彩》1997,(2)
居安思危,事先发现企业危机前兆,固然有可“能“防患于未然”、“消患于无形”;即便无法全然阻止危机的发生,也会在危机发生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对于及时准确处置危机,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至关重要。事实上,“危机管理”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及功能,一是危机管理,二是管理危机。前者是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事前管理,起“安全阀”的作用;后者则是处乱不惊,对已发生的危机进行事后管理,起“起搏器”的作用。无论哪类管理,下述工作似不可少。首先可以预测一下“危机影响值”。主要用数字、图表及分析就以下问题做出回…  相似文献   

2.
于欣 《新财富》2009,(4):68-85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2008年表现得尤其突出,“增发门”、“捐款门”、“乳业危机门”、“高管调查门”、“薪酬门”等接连爆发的危机事件,令每一位董秘都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5,(27):B008-B009
从“品牌六大资产”(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到其他的“资产项目”,都可能演化为商业企业需要应对的“危机”,并最终削弱品牌的价值。出色的品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并由此产生附加值效应,而品牌价值及美誉度的积淀,则能使企业及品牌在危机汹汹来袭时获得一张“免死金牌”。在《月度话题》相继讨论了“危机预警的建立和防范、危机的有效处理、危机化为商机以及成功的危机公关”等问题之后,本期《月度话题》将邀请业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先生,以行业内出现的危机事件为例,透视跨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希望能给正在困惑中的企业补上“危机面前的品牌管理课”,同时唤醒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4.
“危机”一词最早出现在政治和社会研究领域当中,被认为是破坏正常秩序,突发性的灾难或事故。在中国汉语中“危机”一词又可以被拆解成“危”和“机”,将危险视作是一种机遇,体现了面对困境时转危为安的辩证思维。文章将从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解释产品危机的影响,并整理总结出一些产品危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来势汹汹的危机狂潮中,东航必须在正视此次“返航”危机的深层破坏力基础上,从策略高度入手,综合考量此次危机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做到从点到面,从战略到战术的全方位危机管理。否则,在公从的心止中,东航也将永远无法“返航”。  相似文献   

6.
2007年随着次级房屋信贷造成美国股市大跌,各大金融公司相继宣布亏损乃至破产,一场原本只涉及单一地区、单一金融产品的危机通过蝴蝶效应衍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飕风,而如今事态仍在延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你此次危机“百年一遇”。此次金融风暴是如何从“次贷危机”衍变成“次级债危机”,危机的背后又有何成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红 《现代商业》2011,(36):285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所颁发的“救市政策”的失败,美国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人们生活水平下滑,就业困难,在美国纽约,人们控诉华尔街的“贪婪”,民众举着“要就业”、“控制华尔街”、“大富翁,你的末日到了”的牌子,充分说明了美国底层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对金融监管的不满;对债务危机的不满;对就业困难的不满;凸显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占领华尔街”活动,暴露了美国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机电产品市场》2005,(6):40-43
人们往往谈“危机”色变,但如能够把握住危机来时那转瞬即逝的机会,不仅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还有可能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管理又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危险而美丽,如何成功地处理危机是每个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每个企业必须正视的挑战,为此,本刊推出了《刀尖上的舞蹈——危机管理》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揭开这神秘舞蹈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许欣  王瓅 《商场现代化》2007,(11S):173-174
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危机”在汉语中大有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危”和“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细节、机会。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而且都在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叉无所不在,因此,加强危机管理,从细节着手,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危机管理与细节的关系,得出危机管理必须基于细节,从而真正使企业转危为安,甚至从危机中演化出新的商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刘韬 《浙商》2005,(5):88-8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吴凡 《糖烟酒周刊》2005,(23):B016-B017
飓风起于萍末,溃堤源于蚁洞。企业在市场中成长,必然面对各种风浪。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昨天还辉煌的企业,今天就可能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所击垮。劣质奶粉、散装假酒、火腿风波、雀巢含碘超标、毒粉丝、过期奶回锅……行业危机事件一件接一件,层出不穷。综观国内众多企业,大多不重视危机公关。据浙江某机构调查。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30%,并且是在危机发生时,才临阵磨枪,处理危机也通常是紧闭大门,封锁信息,对外界,尤其是新闻界讳莫如深。然而坏消息常常是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如果企业不具备危机公关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只会让企业越陷越深,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7月份《月度话题》特别推出“危机公关”系列话题: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做到“防隐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危机出现后,如何快速地进行处理?危机发生后如何稳定自己的渠道关系,如何将危机成功转化为“商机”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市场产品质量危机的现状,品牌信任告急 从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牛奶行业“三氯氰胺”潜规则,雀巢婴幼儿奶粉碘,神奇添加剂一牛肉膏,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到比亚迪“五星级”谎言,“美的”伪紫砂壶,我国的产品质量危机,品牌信任已经到了危机的关头,这些都不禁让人质疑中国企业质量控制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倪云虎 《浙商》2010,(12):28-28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持续疲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欧元即将崩溃”、“欧元区面临解体”等青论不绝于耳。欧无能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吗?  相似文献   

14.
兴盛与危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兴盛之中包含着危机,危机中包含了再次兴盛的机会。从长周期的角度看海尔无论是海尔曾经的兴盛与目前面临的危机都只不过是一个表象,海尔未来之谜还需要到它的内部导致“兴盛”或“危机”的原因中寻找。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危机事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诸如“98洪水”和2003“非典”等事件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危机处理的方法:沉着冷静地应对危机,保证信息通畅、真实,实行统一集中管理,高度重视人民利益,完善危机管理制度与危机预测工作,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业     
《中国报业》2009,(8):50-50
本期“地市报业”,我们择发3篇来稿。 李斌撰写的《以“四化”应对报业危机——多传播介质下地市报发展突围方向刍议》,提出了地市报应对报业危机的“四化”策略,即本土化、网络化、多元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朱丹 《浙商》2012,(19):110-110
制造业的冬天已经到了,民营企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经济不可能很快好起来,在这时千万要抓住现金,千万要减少你的债务,然后活下来。” 企业如何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管理债务危机,如何应对和解决正在遭遇‘的债务危机?8月26日,由浙商传媒(《浙商》杂志)主办,浙商全国理事会、浙商投融资服务中心承办的“债务危机下的企业生存法则”专题讲座,邀请了著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专家、债务危机应对专家、上海王笃明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笃明与浙商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8.
类SARS危机对需求抑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性事件从经济学角度可分为“需求抑制型”危机与“需求刺激型”危机。类似SAPS的危机较大程度的减少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典型的需求抑制型危机事件。为便于分析主要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探讨了类SARS危机对社会总需求的抑制,并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危机事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危机客观存在,通过财务治理的视角,探讨危机企业财务治理路径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财务治理的层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就危机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进行讨论,并提出危机企业应该采取“层级管理上收权”和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治理模式,并通过结构调整、产权重组和出资人干预等具体财务治理手段,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并重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国消费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07年舂季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刚过去的“黑色9月”,华尔街全面“洗牌”:五大投行格局土崩瓦解,房利美、房地美、AIG等众多金融巨头成为危机的牺牲品,美国信贷市场已处于停滞状态。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美国次贷危机正向金融经济危机演变,经济的收缩正在对美国消费市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