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关注焦点。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吸引了从国家到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关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非物质文化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于一身,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相关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良好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西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文章将对山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固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高月娟  李扬 《河北企业》2014,(12):115-11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文化热点。从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大众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学术界在近些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的研究非常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产业并快速发展文化产业,2011年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在此起彼伏的保护热潮中,有多少人认真地思考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当前文化产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有多少人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创新发展过?本文将以定窑为研究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提升文化产生升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能够起到互促互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教育部门也正在筹划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保护,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但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仍然没有在社会上大范围、大规模地展开。本文认为,只有首先明确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受到了来自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很多原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正日益萎缩。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财富和文化实力。河北通过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河北省地大物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已覆盖了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文学、民间手工技艺等10个主要类别。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变化,河北省的非  相似文献   

11.
陈彦艳 《价值工程》2014,(14):179-180
北海市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孕育出了其独特的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骑楼建筑是东西方经贸往来,文化交融的见证,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南珠文化、疍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星星。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历史悠久的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多元的方式。许多国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以及利用自媒体的力量,为历史文物有多的保护与宣传提供新的方式和选择。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保护文化遗产是当下北海市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朱安妮 《价值工程》2012,31(21):328-329
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灿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针对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这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牢牢把握"非遗"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方向,把文化的生产性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提高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力求在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改善民生中推进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春英 《价值工程》2011,30(24):294-295
媒体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提高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实际上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对体育文化多元化的有力补充。但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由于媒体性质和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将会导致公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分析、评价能力的下降与偏颇、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柳慧玲  李旭芝  万秦华 《价值工程》2012,31(31):319-320
通过回顾安康龙舟节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分析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并提出既要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统,又要使传统活动与时代需要同步发展的原则,从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继承和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新的思维向度和观察视野。  相似文献   

15.
项勇福 《价值工程》2011,30(15):273-274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既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也是建设现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加快非物质体育文化保护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体育非物质文化,有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郝晓蔚  张伟  杨希  赵卫利 《价值工程》2014,(30):266-26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高校有序展开。本文就高校开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背景及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陆勇昌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83-83,85
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的多元要素,同时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色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准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动态管理和支助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有社会公允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沙勇 《价值工程》2010,29(17):200-201
古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远古时期的各种传说到周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琴学兴盛。直至文化大革命元气大伤而从此不为后人所知。古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它,发扬它,让它重新登上舞台。为了不让它从此沦为博物馆中的艺术品,我们的民族音乐家们和音乐爱好者一直在努力改革。  相似文献   

20.
曹玲  曹金爽  顾一清 《价值工程》2012,31(25):208-209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信息内容繁杂、维护困难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基于DotNetNuke(DDN)的内容管理系统(CMS)构建解决方案,并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平台为例分析了其设计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