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与人口规模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保障。论文对泰州市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间进行了计算并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未来二十年内泰州市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进而对未来泰州市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了展望。最后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应对老龄化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工荒"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而是标志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而目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更加速了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到来。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性变化至关重要,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口净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泰州"十二五"时期会面临着普通劳动力与技术人才同时短缺的问题。因此,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加强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必将成为泰州各级政府长期的重要目标。文章从纵深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就业数量和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对未来泰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劳动就业变化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加强劳动力培养、优化劳动力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刚 《经济学家》2014,(3):46-55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农业部门就业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多维度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劳动力短缺属于相对短缺,而非绝对短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绝对短缺问题,而对相对短缺的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减缓或消除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并非最佳选择。解决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制度创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农业部门就业率、提高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途径可以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韩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对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其劳动力短缺问题,韩国的对外籍劳务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从2007年1月1日起进行的第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雇佣许可制取代产业研修生制度。韩国对外籍劳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必将对我国对韩的劳务输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韩国外籍劳务体制改革对我国劳务输出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对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其劳动力短缺问题,韩国的对外籍劳务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从2007年1月1日起进行的第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雇佣许可制取代产业研修生制度.韩国对外籍劳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必将对我国对韩的劳务输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来自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但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试图从扩大需求入手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除了短期内无法控制的人口规模因素外,还和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水平、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家务劳动模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供给和高质量就业。通过分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福建省劳动力总量正在减少,流出省外人员增速加快且文化程度逐渐提升,外省流入人员难以弥补缺口;乡村劳动力进城就(创)业优势也在逐步减弱,这都给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月度劳动力调查样本数据的解读发现,福建省现有劳动参与率还不够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瞄准关键群体和目标对象,有效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有助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与劳动力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民间创业、投资和就业的严重不足,中国的国民经济目前和未来存在着五大失衡。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极快速度下降,同时,在人口结构中,儿童比例将会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会一直升高。中国会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即使如此中国的劳动力并不短缺。文章将具体分析劳动力不短缺的原因,并对劳动力不短缺条件下出现的民工荒做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特点,分析广东老龄化人口发展和分布特点,对未来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勤 《经济论坛》2006,(15):62-63,71
一、我国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1.资源丰富。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2000年底全国总共有将近13亿人口,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逐步放弃那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造成了大量下岗工人。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造就了大批富余劳动力。2000年,中国的农业劳动力高达3亿3千多万人,占中国劳动力总数的47.45%(资料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从业人口数量和行业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才具有科学性。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口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它不断向物质的生产过程供应劳动力。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劳动力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省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云南省的劳动力需求进行建模与预测,最后提出扩大劳动力需求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充裕的国家。但进入2004年后,我国东南沿海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却突然发现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这被理论界称为“民工荒”。9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的出台正式宣布了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2004年7月15日,《南方周末》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也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的现象。“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被视为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状况的基本描述。被认为是无限量的劳动力竟出现短缺,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论就业的压力及其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就业政策的短期性致使我国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劳动力质量供不应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必然发展经济,增加劳动力需求;控制人口数量,缩闰劳动力供给;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