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控制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非均衡发展及其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金融非均衡发展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金融非均衡的政策策略:一是货币政策事前策略;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和运用财政政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4.
西部开发非均衡推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非均衡经济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岂恩斯主义是非均衡经济学,它分为理论与计量两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均衡经济存在许多明显的特点,今后非均衡经济理论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缩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实进行分析,在深入探求非均衡现实形成的政策因素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非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率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现行制度背景下 ,本文从我国外汇市场经济主体微观行为出发 ,建立了我国的外汇需求和供给函数 ;进而分析了市场的均衡和非均衡态势 ,讨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态势后面的微观行为原因。分析发现 :1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是必然的和经常的 ,不能形成市场均衡汇率。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现实汇率势必是扭曲的汇率 ,由此导致外汇资源的配置扭曲以及相应的真实资源配置扭曲。 2 .在汇率的稳定和调节机制上 ,当前汇率制度类似于“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 ,我国汇率制度因此具有固定汇率制的特征 ,但不具备固定汇率制的汇率稳定机制———稳定的汇率预期。 3 .现行汇率制度构成对汇率政策的严重制约 ,调节国际收支不得不倚重于直接管制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丧失了独立性 ,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这种低效率表明 ,我国当前汇率制度及其微观市场安排急待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区域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严格保护限制环境,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论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不断加剧和放大,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问题.为此,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与进步,成为当前思考的热点议题.要探索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路径,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构高效率的制度,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集聚,使之与转型经济的改革内在逻辑相吻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海丽 《经济论坛》2005,(11):44-45
一近来读了法国经济学家让·帕斯卡尔·贝纳西的《市场非均衡经济学》和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柯廷顿等著的《开放经济非均衡宏观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非均衡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该理论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在“真空”中获得均衡存在的条件,尽管一般均衡理论的数理逻辑是相当优美的,但是它的许多假定是不现实的。价格调整是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可以将企业的性质视为一个价值过程,但这意味着企业分析以价值机会为前提,而价值机会的存在意味着存在帕累托改进从而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本文论述了非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并将企业家定义为非均衡经济中发现价值过程并通过企业实现价值过程的个人.按此逻辑,本文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并非促进经济均衡,而是加剧经济非均衡,导致经济趋向均衡的自发力量,是竞争,即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阳 《经济学家》2001,3(4):67-71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区域政策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竞争力衡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处于领先的区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追赶区域为“环渤海湾”地区,后开发区域为“东北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在国内区域竞争的博弈中,哪一个区域能够获得领导者地位,最终将取决于区域内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包括工业竞争力指数、专业化程度和区位商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以非均衡为重点的区域协调政策,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的东部地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目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在中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5点基本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使资源向东部地区集中,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