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凯 《新远见》2012,(5):82-8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企业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着的.企业、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从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验管理时期,二是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的科学管理时期,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本管理时期.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现代化理论伟大革命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是建立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科学、全面、系统和彻底的新时代现代化思想理论体系。为此,我们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作简要论述。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在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创立的关于人类现代化第一历史阶段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明显地向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长期研究、批判地吸收古典经济学成果的结晶,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论,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为他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供前提,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不被正统经济学家所接受。我们抛开政治色彩、阶级立场纯粹站在一个经济学发展史的角度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变化导致经济学理论的演变。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革命使人们用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所当然地被淹没在历史前进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6.
《宣言》的发表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产物,是欧洲社会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伟大升华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显示人类生活的困难,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因素;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的需要,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动力源泉;正义者同盟的斗争和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19世纪以来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出现的城市问题进行的一种理论解读.它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屈从于一个更大系统,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资本主义体系包含着内在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些基本矛盾影响并决定着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连接、反映并调节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与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劳动力再生产等资本主义运作过程相联系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金灿 《中外企业家》2013,(1):266-268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东方社会理论的共同创立者,列宁面对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基于此,通过对我国学者关于经典作家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全景式地展示出这一理论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为未来进一步深化这一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龚剑 《科技与企业》2013,(16):244-246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解释资本主义长波问题作出了贡献,但它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逐渐脱离了这一研究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该理论的构建过程,并梳理该理论发展早期的相关争论,为该理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系统阐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辩证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略;科学地预测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基本特征;清晰地指明了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彦保 《企业导报》2010,(1):252-253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对如何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是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基础更需要重新认识。海派经济学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先进和合理的经济思想,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海派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假设着手,系统分析了海派经济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西方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原则到具体、由重物质激励到重精神激励、由强调制度的作用到强调文化的价值,形成了一个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大厦,对我国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从劳资关系到员工关系——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分析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19世纪中期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来看。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总书记所指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理解,一是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适用对象的社会性质完全不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依据的是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特点,划清劳动和剥削的界限,进而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的实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而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人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们就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而要从中吸取精华,加以丰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相似文献   

14.
住房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时期的城镇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早在世界工业化初期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就发表过《论住宅问题》的系列章,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住房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刻揭露了资本家通过住房租金剥削工人的事实。逐渐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危机迫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进行改良,对住宅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区域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空间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单个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生产规模扩大问题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区域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在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会发生资本在区域之间转移、产业部门间的运动以及城市空间的重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资本输出所到之处,产业转移与空间重塑同时进行,文化殖民和软实力侵略会随后跟进,金融危机和空间不平等如影随形,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更是为资本输出开辟前进的道路,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前进过程中的国际性区域发展方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我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的中国开放新战略,是基于"区带"范式下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创新,是着眼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需求的国际性协调区域发展战略,是着力于缩小国际区域差距的共赢共享方略,是致力于增进世界各民族友谊的文化交流战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生态危机进行不断批判和反思的产物,这种理论具有发展性、包容性和完善性的现代特征,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需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7.
分工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简要梳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分工思想,阐述了分工与生产方式、所有制的关系;分工产生、发展及消亡的主客观原因及具体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分工时始终是沿着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的逻辑主线展开的,因此,对其分工思想的深入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处于低潮的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到一年时间里纷纷解体。而以美国、西欧日本为代表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灭亡,而且经济稳步发展,国内矛盾日趋缓和,管理程度得到认可,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对这种情况,有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以下简称“两个必然”理论)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所处的年代提出这一理论是否科学,还适用于当代社会主义吗?还认为资本主义既是腐朽的、垂死的,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灭亡,对资本主义本质究竟应该怎么认识,对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还是不可抗拒的吗?对“两个必然”的理论缺乏科学的认识,因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反复,就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模糊,不同程度地动摇了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因此,如何加深对“两个必然”理论的学习理解,澄清模糊认识,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当前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体会,并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却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向外扩张就不断进行了.所以说,全球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理论概括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到:资产阶级正在用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那么资产阶级是怎样改造世界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完成这项巨大的历史任务,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在他的毕生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中,为市场经济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恩格斯高度地评价了马克思《资本论》的伟大意义:“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绝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绝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问题作孤立的研究。相反,它一开始就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