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基于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状况和竞争状况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获得八个解释变量;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98至2008各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研发投入、内资的产业集中度、外资资本投入、国内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需求量、我国半导体硅单晶生产额、外资企业销售量占产业销售总量这六个变量显著影响我国该行业国际竞争力,内资资本密集度和外资人力资本强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成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基础性产业.因此,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外企业进行国际竞争力较量的主战场.跨国公司是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们将专利战略作为遏制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不断强化对我国企业的专利遏制,将技术优势转化成出口竞争优势.中国要采取多种对应措施,才能化解外国专利遏制战略的负面影响,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黄健 《经济世界》2003,(1):69-71
随着国际信息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江苏省苏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经济最具活力、出口最具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加强苏南信息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形成整体优势,促进发展,对优化江苏产业结构,增强中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平洋 《经济师》2003,(9):27-28
加入WTO以后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业国际竞争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规模经济效益、质量和效益、内在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需要我们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规模经营、解决产业瓶颈、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基金、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努力 ,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子信息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一些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产值的比重只有4.5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WTO的制度约束下优化政府行为,以持续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生产体系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建立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向有能力、有优势、有市场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已表现出较强的产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包括面向终端用户的彩电、显示器、电话机、照相机、冰箱、空调、电扇等IT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处于首位或前茅。现在 ,是我们认真思考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最佳时机。本文是个人对相关的发展环境、发展能力、发展战略、策略及政策的一些考虑。1国际竞争力和本国优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转移伴随着历史进程 ,…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两者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因此,应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耦合效应的扩散作用和带动作用,为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在波特“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政府及机遇六因素出发,分析了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际刚 《发展研究》2010,(10):72-81
自新世纪开始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重点产业呈高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对重点产业增长冲击很大,但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多数重点产业继续较高速增长。纺织、轻工、钢铁、船舶等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汽车等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部分高端制造不具国际竞争力。重点产业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对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部分领域外资控制程度较高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要以加快产业升级及高技术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重点产业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与重点产业互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加快构建循环、低碳、绿色的经济体系;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层次,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推进优势企业国际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应地,要形成有利于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国际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概括了其九大新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与产业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产业在中国大陆是新兴产业,面对国际竞争,需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有效运用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及国际市场经验,促进产业的发展.中国大陆拥有广大市场、廉价生产要素及丰富的科研资源、软件技术和基础研究,正是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突破发展局限性可运用的资源,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黄铁钢 《经济论坛》2003,(23):64-66
一、四省高科技产业与产业竞争力(一)界定比较的对象与范围高科技产业在一国或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共识,但对高科技产业的定义却很难统一,这主要取决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科技发展状况、技术开发能力、相应产业发展条件等等。因此,在对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中必须根据比较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界定高科技产业。浙江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确定了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现代生物与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江苏则以培育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为目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经济学的SCP框架出发,分析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可以发现,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构成主体是海尔、海信、浪潮三个主体企业和蓬勃发展的三资经济形式,整个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集中度,处于一个不断调整和整合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陈敏  王龙  薛永熹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190-191,201
主要从产业规模和研发投入指标比较分析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与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及(人均)研发投入上差距较大,最后提出了提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国际竞争力范式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国际竞争力范式及其借鉴意义高小莉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F波特教授在对许多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主要因素。(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态势下,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要求,实现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以及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化问题,已成为关系创新成败的核心问题。一个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信息产业是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加快开发低成本、高性能、  相似文献   

17.
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 :(1 )指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是农业的比较生产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2 )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发展状况、农业经营主体状况、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六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一个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iM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是分析一国的某一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针对其目前的竞争力状况指出,应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予以重视,以继续提升我国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6)》,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四方面指标:①国家倾向性(National Orientation),即政府对提高本国技术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以及采取的政策措施;②社会经济基础设施(Socioeconomic Infrastmcture),包括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支出等;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11,(8):16-17
"十一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55亿元,年均增长27%;完成增加值1614亿元,年均增长28%,实现利税总额781亿元,年均增长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