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高平  王立朝 《发展》2012,(10):25-26
皋兰县位居省城兰州、铜城白银两市之间,属兰州市郊县。因其历史悠久、甘肃首县而闻名,也曾因是甘肃中部十八个干旱县而“陇中苦甲天下、皋兰苦甲陇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岔电力提灌、引大入秦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皋兰的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走向灌溉农业,彻底解决了有史以来困扰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皋兰县位居省城兰州、铜城白银两市之间,属兰州市郊县。因其历史悠久、甘肃首县而闻名,也曾因是甘肃中部十八个干旱县而“陇中苦甲天下、皋兰苦甲陇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岔电力提灌、引大入秦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皋兰的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走向灌溉农业,彻底解决了有史以来困扰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成荣 《发展》2009,(5):52-53
榆中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2003年,我县在推广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全地面平铺栽培技术、垄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将集雨蓄水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创造出了“覆膜——集雨——抑蒸——保墒——节灌——抗旱——增产”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即旱作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4.
作为落后省份,如何全面系统地认识甘肃经济落后的原因,对于我们制订更具操作性的发展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体而言,甘肃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先天条件不足、产业结构畸形和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东移三个方面。从先天条件看,一是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脆弱。甘肃耕地面积中70%是山旱地,水地不到1/3,干旱多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由于缺水和人为破坏,植被状况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中部干旱山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地区自然条件艰苦,缺水缺粮也缺柴,全省87个县中53个是贫困县,脱贫任务十分…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干旱半干旱区的旱地农业是我国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经过长期与干旱等农业自然灾害的斗争,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旱作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知识,形成了包括梯田、中低产田改造、地膜种植和塑料大棚、模式化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中缺水地区包括11个县156个乡,由该区少雨干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对该区工农业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宁  刘刚 《发展》2008,(8):47-48
甘肃省宁县新庄镇是一个传统的旱作农业区,干旱寒冷、灌溉条件差、立地条件差、原地少、山地多,且自然灾害多、农业人口多。同时,新庄镇具有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平地连片、雨热同期、民众勤劳等自然环境优势和民风优势。  相似文献   

8.
龙西地区是我国北方的典型干旱地区,也是旱作农业的主要地带。由于受资源条件和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干旱和洪涝结伴而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协并形成程度不同的灾害,因此,治理龙西地区的干旱与洪涝已成当务之急。这不仅对于龙西地区,同时对于我国北方乃至世界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因此.要从龙西地区的实际出发,合理地治理干旱与洪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认为建立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课题组 《发展》2021,(3):20-25
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系发源地,同时又是全国水资源缺乏和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做好水资源保护及综合高效利用,对甘肃省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水资源短缺对甘肃人口聚集、城市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  相似文献   

10.
邓志涛 《发展》2002,(6):5-6
陇,甘肃的简称,陇上者,泛指甘肃也。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甘肃就是干旱无水的代名词,这一点不假,甘肃确实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一个省份。然而,就在甘肃这个最干旱的省,就在甘肃中部这个最干旱的地区,就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身边,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陇上水城”———永靖县。其水量的丰富程度,连江南水乡都自叹弗如。近几年,永靖人民调整思路,靠山吃水,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兴办特色旅游,终于使这颗陇上明珠展显出璀灿夺目的光辉,别具一格的黄河三峡真正变成了兰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成为人们度假休闲和观光旅…  相似文献   

11.
陇南是甘肃传统的农业地区 ,干旱缺雨是陇南农业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造成陇南农业干旱成因的分析和兴水治旱问题的认识 ,提出了解决农业干旱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卓 《发展》2006,(11):148-149
通过对多年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尤其是结合推广雨水利用工程,发展旱作雨养农业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西北黄土高原区雨水高效利用模式,不仅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全面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整个西北黄土高原区旱作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制约西北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障碍性因素,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着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之一。1983年开始在西北“三西地区”(中国甘肃省西部生产条件较好的河西走廊地区、中部以定西地区为代表的“苦甲天下”的干旱山区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海[原]固[原]区域的干旱山区)进行的“三西农业建设扶贫开发项目”是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一个区域性反贫困计划。这一计划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宗旨,遵循“兴西济中,山川共济”的原则,对甘肃、宁夏两省区中居住在既不能搞旱作农业,也无条件引水灌溉的干旱高寒特困地区的部分贫困人口进…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15.
“入世”对甘肃经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增 《发展》2000,(11):23-24
当前,中国加入 WTO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与美国、墨西哥、欧盟、拉美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中国加入 WTO指日可待。加入 WTO甘肃经济将受到巨大影响。分行业来看,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业的影响。农业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加入 WTO后冲击将是很大的。就甘肃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占 72%,畜牧业只占 23%,种植业比重过大,其结果是把大面积的坡地用于种植粮食。而甘肃的粮食产量和存量与其他盛产粮食作物的省份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大量的坡地种植反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因此,加入 …  相似文献   

16.
记者在甘肃农村采访,常常听到农民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让粮食产量逐渐提高了;而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则让我们甘肃农民真正逐步富裕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宏乔 《科技和产业》2017,(11):127-132
选取粮食主产区和农机应用大省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不同构成要素对主要粮食作物总产、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和粮食总产、粮食单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化和粮食产量关系密切;②在农业机械化的一级指标中,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对于粮食产量的重要性较为突出;③农业机械化二级指标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实际机耕面积、农用灌溉机械的拥有量、小型拖拉机拥有量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农用机械总动力发挥的影响居中,其他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相对较低;④不同粮食作物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不同,玉米、小麦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较大,稻谷、红薯、豆类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则相对较小。针对这些结论,文章最后给出了推进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辖6县1区,都是国扶县,境内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来维持。在1996年前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由于干旱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定西农民的穷困面貌,市上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  相似文献   

19.
《发展》1995,(8)
甘肃的干旱由来有自,但今年的干旱却格外令人掀心!春播以后,人们都在盼望甘肃农业在遭受了去年的伏旱、冬旱以后,旱象能有转机,然而不然,进入5月,旱情仍在持续,定西、兰州、白银等中部地区降水量至少减少6至9成,平凉、庆阳地区则更是遭遇了60年来罕见的大旱,一些地方河水断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青苗枯死,秋季作物难以下种,人畜饮水困难。陇东及中部地区严重的旱情使河西地区的粮食工作压力巨大。我们可以想象,粮食市场价格受供求影响,短时期内肯定难以与国家收购价拉平,即便国家允许给予适当补贴!但是全省粮食收购工作如果出了偏差,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则会更加棘手。今年的旱灾给我们启示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甘肃的农业仍然是抗旱农业,甘肃的干旱不容稍有忽视! 干旱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抗旱工作亦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这从甘肃抗旱的悠久历史上可以找到证明。由于复杂,由于棘手,使得本刊编辑部在向读者传送这类信息时,不得不谨慎从事,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与省科委联合邀请了十位专家和学者,对干旱问题发表意见。 有关这次座谈会,省科委刘长缨主任、省科委农业处梅新贵处长作了大量工作,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及对本刊的大力支持,编辑部同仁谨表谢忱。  相似文献   

20.
郭承录 《发展》2000,(9):18-20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又称旱地农业)发展问题,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甘肃这样一个干旱多灾.旱地占70%的省份。研究旱地农业发展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