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其实现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问题,笔者仅就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过程作一点浅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遇回曲折地得以实现,因而其过程就显得十分复杂。究探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途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也应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介入,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等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挥劳分配的积极作用,必须理清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本文拟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不相容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相容性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及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完全兼容。  相似文献   

4.
李广信 《商场现代化》2005,(33):163-164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按劳分配特定形式的实现条件当作按劳分配适用范围;二是认为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存在根本矛盾;三是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的分配制度;四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五是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了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个人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不仅要坚持按劳分配,还必须完善按劳分配。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燕补林  赵阳 《商业研究》2004,(24):11-1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分配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制度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形式和特点 ,才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然而,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已经消亡。因此,文章在这里就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既是理论热点问题,也是具体实践问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须结合起来,两者统一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其意义不仅在于可更好地理解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更在于能有效协调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促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营机制的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以岗位定工资、以盈亏定效益,是实施按劳分配,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新型分配方法,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爱岗敬业、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以打破平均主义推进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共同富裕等阶段.通过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来源多样化.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面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初次分配秩序混乱、再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使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营机制的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以岗位定工资、以盈亏定效益,是实施按劳分配,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新型分配方法,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爱岗敬业、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4.
收人分配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郭正斌 《商场现代化》2006,1(27):348-349
一、按劳分配实现形式概念的界定 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可以从观念、制度、体制和形式四个层面来划分.从观念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思想,是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从制度层面上看,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分配问题做出的制度安排,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质;从体制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机制;从形式层面上看,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按劳分配制度的一种手段.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三、四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只有坚持和发展公有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要以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数量的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为分配的主旋律,不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代替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我国十几年来改革的实践证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就企业而言,分配制度最终反映在职工收入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单一按劳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等四个方面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人的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也以人的平等的最终实现为目标.但是,资本主义的平等只是资本尺度的平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设想提出了人的平等中的劳动尺度和人的尺度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执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处理好分配中的劳动尺度和资本尺度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垄断现象的大量出现也使得收入分配对劳动尺度和资本尺度都出现偏离,平等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