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07,(7):108-109
今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高增长让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胀率攀升和经济过热的局势。来自价格和货币供应方面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并未过热。当前,投资、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此消彼长,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开始转变。而通过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未来两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逐步得到控制。中国经济正在转向,但是外贸盈余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17%,这是在刊例价下中国广告业上半年的广告增长数,这是符合经济增长的广告数字,也是反映了各界审慎乐观心态的数字。 应该说,17%的增长率与经济的增速相比并不高,中国的广告投放增长应当保持在每年两位数的增幅。这样的增长背后的支撑动力很简单:强劲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动态递推模型得出结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高的投资率和高的资本形成率,同时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也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界》2007,(4):16-16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10%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经济软着陆大局已定;经济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6项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巴曙松 《新财富》2011,(10):I0016-I002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取得成功的高储蓄、高投资、高经济增长的“三高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否则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外部再平衡因素和内部多重结构性因素推动的转型之下,经济转型本身正在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这些都将为金融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减缓、楼市调整、宏观调控,中国经济顶着三片乌云迈进2008年。今年中国经济的特征将是内热外冷、先低后高、通胀与汇率超预期。不过笔者相信,增长最终有惊无险,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少数几个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稻葵 《新财富》2012,(6):32-33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间隙,发动机的动力在变,过去高增长所依赖的欧美市场需求和房地产繁荣难再发力,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两大增长因子尽管动力初现,但尚不够强劲,由此导致经济减速。为给经济发动机补油,相关政策必须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当前既有加快发展的需求又肩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与此同时更是遇到了“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现象的挑战。本文从中国西部一个人口大省的角度出发,运用数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互动模式,并围绕“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助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2月14日在京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时表示,中国继续保持高增长同时,中期将更加依赖新的经济增长来源。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经过2003~2005年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后,大家已逐步认识到,继续实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不仅祸及子孙后代,也将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对我们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如何,笔者将采取时间顺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加以梳理,笔者认为,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支撑"一是人口红利、二是资源禀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重点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可忽视需求端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8,(7):17-18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压力下,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以能源、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推力的高通胀。“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不是美国或欧洲增长放缓,而是通胀。”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明确表示,如果通胀率在2008年下半年不能如期下降,政府可能被迫采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甚至经济硬着陆的行政措施,比如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等,加上外部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梁小民 《浙商》2007,(10):34-34
中国的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十多年,未来会怎么样呢?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国内外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还会持续二三十年的高增长,而且有望在2020年左右赶上并超过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相似文献   

14.
一、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这方面的特点很多,这里主要论述两个大的特点。 (一)中国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的格局 1.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排第一位;其次是印度,  相似文献   

15.
最优的产业生产效率是社会生产活动得以维系或持续的基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生产效率是经济效益的一种表现。产业生产效率好,经济增长质量就高;反之,经济增长质量就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波动较大,其值的变化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是围绕均值在波动,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不明显。中国第一、三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联动效应,而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的联动效应。中国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且增长速度也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且其提高的速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国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在过去三十年里面,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三十年里,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8%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27年的"黄金增长",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在持续高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危机也日期严重起来。中国凭借拼能源、拼资源、靠外需拉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孔鹏 《新财富》2008,(6):17-17
通货膨胀成为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话题,中国的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中国会不会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海外投行的观点发生分歧。  相似文献   

19.
正金融危机之后,批评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加深了中国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并阻碍国内消费的增长。还有人怀疑.金融危机之后,诸如中国这样的低消费、高储蓄国家的增长模式是否时宜?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不够强劲,出口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归宿将是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闻名于世。据官方统计,在1979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5%,这使其经济总量翻了近三翻,进而使中国社会步入小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