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面临着“用足投票”困境,表现为激励机制缺陷、供求错位、融资不足、需求主体缺位与配置缺陷5种类型.化解和破除新农村建设中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面临的“用足投票”困境,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农村地区民众的需求偏好;正确划分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在投资与供给时必须遵循公平...  相似文献   

2.
孙冰 《活力》2011,(12):105-105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行政—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模式,促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高效履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参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与公平分配。新时期伴随着我国区域行政—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求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通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跨行政区域的协调沟通,并切实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地方政府自身比较优势,最终提高自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衢丽(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是浙江省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同时也是全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难点区。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金衢丽地区的发展,建设好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走廊,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艺锦 《价值工程》2014,(24):292-29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及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具有服务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高校文化资源;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要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因此应加强各个领域和学科的交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通过多种路径,挖掘高校现有的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不同国土空间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类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未来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以促进不同区域实现其主体功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建胜  安增龙 《活力》2013,(15):115-1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再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而且也事关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归根结底要依靠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来彻底解决。统筹区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大约在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其中农村公共投资(包括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投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面临的问题是为农村、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农村公共物品不仅存在供给总量的短缺问题,而且存在需求层次与供给结构之间的脱节。因此,解决现阶段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抓住"工业反哺农业"这一契机,优化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景宁畲族自治县资源独特,新农村建设的条件是优势与劣势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针对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找正确的对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引导人口合理流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民族地区特殊政策解决资金、人才及机制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是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滇西地区经济欠发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传统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推行融资代建是未来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多元投资结构使得融资代建平台呈现出多种类型,文章从不同投资结构出发,讨论它们的优缺点,从而尝试提出符合滇西实际情况的融资代建平台类型.  相似文献   

12.
《乡镇论坛》2010,(22):F0003-F0003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特色产业遍布各地。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依托自身条件和区域特点,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攸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生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①"本文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借鉴了江苏、上海、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探折了直辖市重庆城乡和谐发展之路的基本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理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1 1 1>3效应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全面发展的创新策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上半年,面对内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趋紧的局面,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循环比较顺畅、企业效益开始好转、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特征比较明显。下半年,将在推进投资、外贸加快增长的同时,着重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加,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2):40-42
文章从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视角,研究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趋势。采用1994-2013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GLS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变化在地区固定效应下不存在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造成这一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黄国华 《经济界》2010,(5):90-9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沿线区域的潜在优势得以发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对京平高速沿线农村城镇化发展条件及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按照各地优势资源的不同,探讨了各种城镇化类型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针对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必须实现"五个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12月引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探索和总结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成功实践,形成可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的科学模式,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