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南置业》2014,(4):6-13
4月,气温逐渐转暖,但楼市仍然“寒气”逼人。春节过后,2013年还涨声一片的房价逐渐涨不动了,楼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唱衰楼市的声音逐步占据了主流。于是,“崩盘论”再一次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2.
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再到麻省大学教授莱斯特·瑟罗……二十年来,一直有欧美的智库精英以唱衰中国经济为己任,孜孜不倦地“预言”中国经济何时何地就要负面增长.同样,有以世界银行和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弗格森为代表的一批人和组织,也是长期术有专攻地吹捧中国经济.他们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让中国在21世纪成功超越美国.冷嘲热讽和无事殷勤之间,勾勒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经济五味杂陈的面孔.这些西方精英为什么要唱衰中国经济,难道仅仅是为自己名下的畅销书增添点噱头,还是应景地契合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塞拉斯特说过“野心使许多人变得虚伪,嘴上说的是一套话,心灵深处却隐藏着另一种思想.”污名化中国经济,这本身就隐藏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相似文献   

3.
新的一年刚开始,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就有点变样。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日渐扩大,不少西方媒体盯上了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中国描绘成“世界救援者”。可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之后,西方媒体又出现了“唱衰中国”潮,有些还抱着要看中国笑话的心态评头论足。  相似文献   

4.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马丁·雅克日前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文章,用翔实数据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文章认为,西方某些人因傲慢不愿正视中国崛起,仍在热衷于“唱衰中国”。  相似文献   

5.
王进 《中外管理》2008,(7):74-75
作为一位企业家,甚至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王石提出“10元捐赠论”,究竟对不对?在大众的滔天谴责声中,他选择道歉,究竟对不对?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西化组织文化,究竟对不对?当企业文化与社会现实碰撞时,选择东方式的柔忍妥协,究竟对不对?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房地产近年来高烧不退,价格不断走高的现象,有关房地产泡沫问题的讨论也热火朝天,今年,更有几个外国专家提出来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将在数月内破裂”,如何看待“泡沫破裂论”,中国房地产真会如他们所言即将破裂吗?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通过对泡沫释义的梳理及中日房地产情况的对比给出了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05,(5):122-122
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2004年房价攀升、“8.31大限”、加息风波、金融政策紧缩、宏观调控等风雨路后,在泡沫论和崩盘说的阴影下,2004年,留给中国房地产业界的是一个变数太多的“冬天”。2005地产行业如何过“冬”?  相似文献   

8.
高飞 《新前程》2006,(7):92-94
要论中国的头号美女,徐静蕾肯定排不上号:要论在世界上最出风头中国女演员,那应该非章子怡莫属,要论歌喉,徐静蕾最近出的单曲肯定没有超女的受欢迎;要论中国的大牌导演,张艺谋、姜文、李少红、陈凯歌……就多了去了,总之徐静蕾导演排不到前面。可是,要说既能出唱片、演戏,又会导演,还能把博容搞得轰轰烈烈的才女,恐怕就只能非徐静蕾莫属了,为什么呢?用徐静蕾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平均分最高,这就是组合竞争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组合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9.
李穆  四海 《英才》2007,(8):86-87
曾被人视为“镀金的捷径”,也被众论“富人俱乐部”,数年前,大家探讨的还是EMBA究竟教什么?学员们缘何而来?其感触如何?收益几许?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道家?《史记》里引用了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里面提到了“道家”,而在先秦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这个学派是存在的。对于“道家”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国道家之精神》,对道家做了一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吴桂潮 《长三角》2011,(12):46-46
11月ii日,首届“南湖论和”中国浙江供应链大会在嘉兴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思想,也是中国企业家文化的底蕴。如何以专业的管理思想平衡企业竞争力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如何在各自的产业链中真正的达到协作共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同看法屡屡出现,特别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分歧越来越明显。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崩溃论”或“泡沫经济破灭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已沦为泡沫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二种是“无泡沫论”,认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明显的泡沫,甚至认为不存在泡沫。第三种观点是“基本健康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论语》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第十九章六节,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14.
在有些国际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舆论压力”下,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引起人们极大关注。7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国立讲坛”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及失业下岗、贫富差距等敏感话题作了一番“盘点”。二季度经济增长高于一季度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的数据公布在即,国家统计局正在进行最后的核定。邱晓华透露,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6%,从目前情况看,二季度的增长要高于一季度。他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七大主要特点:第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进入第二季度,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比原来预计的还…  相似文献   

15.
鞠红梅 《活力》2014,(3):65-65
报人在前所未有的失落中结束了2013年,在前所未有的焦虑中走向2014年。在报人自己开始唱衰纸媒时,也不断地分析原因、寻找出路。此时,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辩声也由此出现。  相似文献   

16.
五部委联合发文、中国银行约谈第三方支付公司下禁令,让原本狂涨的比特币价格立马狂跌,很多入由此唱衰比特币。我倒在想,银行也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吗?如果不算,通过网银直接汇款充值也算犯规吗?如果仅仅是不让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这与美国已经实行的政策差不多,我们紧跟其后.没啥大不了。  相似文献   

17.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09,(7):29-29
【经济危机底部论】2008年8月“股市、楼市和能源价格都调了,也许都调得差不多了也许正往上走。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奥运之后的经济,你还能怎么再跌?你还能怎么再调?”一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对后奥运经济不再“心里没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写的《差距》一书出版后,有不少人指责作者在“唱衰”中国企业。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正懂得了我们的差距,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差距,自然就可以分辨我在“唱衰”什么。所以,沿着《差距》这一思路,我在《榜样》中,旗帜鲜明地对中国优秀企业提出:经营企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不死才是硬道理!与《差距》只着重于问题不同,《榜样》的重点是为中国企业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我花了两章,近三万字的篇幅研究了IBM九十年成长真相,从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伟大的公司是如何成长的。自始自终,我一直都在一个基本使命下…  相似文献   

19.
《东南置业》2014,(3):6-17
每年一度的“两会”,房子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楼市经历了一段水涨船高的爬升期后,楼市的分水岭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崩盘论”开始风生水起,当社会各界还在关注今年“两会”是否继续以“调控”发力时,“两会”却一改往年常态,提出“双向调控”,舆论随即展开激烈角逐:未来楼市走向如何?双向调控对楼市会有怎样的影响?购房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一系列问号充斥其中,“双向调控”也成为今年“两会”与楼市相关的“热词”。  相似文献   

20.
广州楼市经过07年暴涨、08年暴跌后,从09年春节开始出现了“小阳春”的现象。对于后市的走势.专家、投资者,消费者都众说纷纭。但随着股市进一步上扬.楼市成交活跃后.原来唱衰唱跌的专家都突然噤若寒蝉.有些反映快的立即转唱衰为唱好。购房者则更加迷茫,无论股票投资或购房投资都不清楚是否应该出手,出手早了担心被套牢,出手迟了则担心会踏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