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想不到,在中国的西部、内陆的深处,竟然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这是在去年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期间,与会代表们惊叹于重庆的城市建设而发出的赞美.其实,这种赞美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近年来重庆房地产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想不到,在中国的西部、内陆的深处,竟然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这是在去年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期间,与会代表们惊叹于重庆的城市建设而发出的赞美。其实,这种赞美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近年来重庆房地产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十年,重庆地产却走过了从萌芽发轫、负笈前行直至笑傲西部声震全国的发展历程——当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吊脚楼、平房里走出来的山城市民第一次接触到小区生活的概念,初登舞台的重庆地产先行者们就在改变人们居住习惯的尝试中,自觉地参与到城市变迁的进程。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小区、一座座花园、一幢幢大厦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纷纷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在圆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安居梦想的同时,也扮靓了我们栖居的这座山水城市,使得重庆地产的蛋糕越做越大,重庆地产业界的声音也越来越洪亮。正是世纪之交的这几年,重庆地产在开放、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随着一大批各具特色、各有卖点的品质楼盘的接踵涌现,重庆楼市的品质标杆被一次次拔高,市场表现被一次次刷新,龙湖花园、金科花园、华宁……众多打着“重庆制造”标记的精品项目被载入中国房地产的编年历,其影响已由本土走向了全国。和建筑的生长、城市的扩容相比,更值得骄傲的是,同时期,以龙湖、金科、华宇、协信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庆地产品牌企业相继脱颍而出,并且正形成一种团队的合力,使重庆地产在中国地产的大舞台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以龙湖为例,2005年其销售总额突破20亿元,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楼市都雄踞第一,并且连续两次获得“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第一”的殊荣。这还不算,不满足于称雄一隅的龙湖放言它的下一个十年规划就是剑指全国打造属于龙湖的地产帝国。同时,金科、华宇等重应本土地产列强,也纷纷宣称要依靠实力拓展外地市场。而随着这些品牌开发商的大规模开疆拓土,势必为重庆地产在全国造就更大的声势,也必定让“向重庆地产学习”的口号更为可行。无独有偶,在本土开发商走出去的同时,方兴未艾的重庆地产热潮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开发商纷至沓来。据“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住宅开发投资吸引力十强城市排名中重庆位列第三。于是,上海的绿地、宝铜地产、中华企业;北京的保利、联想、城建集团;福建的融侨,浙江的春风,还有香港和记黄浦、瑞安等一批外地开发商紧盯重应这块掘金的富矿、跑马圈地、参与造城、和众多本土开发商们一道成为重庆地产的扛旗者。直辖、西部大开发、经济提速、城市化进程……这些关键词汇共同成就了重庆楼市的辉煌。众所周知,一个城市房地产业的生长姿态,是最能够集中体现出谊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以这样的视角来审视,人们自然就不难从重庆地产日新月异的蓬勃生气中,勾勒出年轻直辖市昂扬向上的身姿!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郑远芳 《特区经济》2011,(10):301-302
本文从城市营销概念出发,通过对重庆市地理环境及产业优势的分析,立足于重庆城市发展定位,从硬性和软性两方面提出重庆城市营销策略,以提高重庆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今日重庆:您在接待外地客人的时候,最常用的介绍重庆的一句话是什么? 肖陵:我会告诉他们:重庆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包容的城市,是山水之城、魅力之都。  相似文献   

6.
火锅、美女、夜景、棒棒、梯坎、江湖、雾都……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可以被这么多词汇同时形容,但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名片远不止这些,譬如重庆的博物馆,多数人只知晓重庆的三峡博物馆,殊不知还有许多散落在重庆角落里的“私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研究制订城市发展目标.对于确定城市主体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特大城市.其远期城市发展将对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为此.在综合研究重庆远期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研究制订其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忠历 《中国西部》2013,(14):42-50
重庆城坐落于山水之间,雄奇的山,秀美的水,灵动的城,交织出一幅多彩的画卷。连绵大山,成就了重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壮美大川,给重庆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独特的"山水城"构造,让重庆拥有了许多城市不具备的鲜明特征。要实现"美丽山水城市目标,需要改善城市居住和交通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熊怡 《今日重庆》2007,(1):50-55
2002年来重庆工作的高雪说,到重庆后她先后买了5本地图,却还是经常为地图频频失灵大伤脑筋.一位在国家测绘局测量队工作的朋友说:"重庆城市变化太快,连地图都追不上."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5,(11):76-79
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5月发布了《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庆排名第一,成为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榜单显示,吸引力指数位居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杭州、苏州、无锡、南京、武汉和广州。记者从榜单中看到,在2014年旅游接待人数这项指标上,重庆以3.49亿人次排名第一。在2014年旅游总收入上,重庆以2003.37亿元排名第五。在游客满意度得分上,重庆也在前十。  相似文献   

11.
我与重庆     
李钢 《今日重庆》2005,(3):92-93
从理论上我认为重庆这样的城市只适合诗人居住,于是重庆就开始折磨我,直到把我也折磨成诗人。在成为诗人以后的岁月,我跟这座城的关系很协调。这个过程有点儿像婚后的那种磨合。如今我跟重庆已是老夫老妻的感觉。这话也不对。一个人的变化只能是渐渐老去,而座城市的变化却会明显地越来越年轻。我因此又顿生老夫少妻之感。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人们看到温家宝总理还在广西抗旱救灾现场,到年初二,他已回到北京并加班审理文件.就在这天,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获总理亲自签批.至此,重庆作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重庆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标有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重庆是世界关注的城市。2005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八年。8年来,重庆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以关注的目光聚焦重庆。到目前为止,重庆成功举办了近10次高规格国际性会议和活动;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世界500强企业在重庆兴办的企业达47家;重庆已与世界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有5个国家在渝设立了领事馆,5家境外媒体在重庆设立了常驻机构;每年到重庆旅游的外国游客与日俱增;巴渝文化奇葩香飘海外……重庆直辖8年的历程,就是不断国际化的历程。重庆在与世界的一次次握手与对话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4.
邓又萍 《今日重庆》2012,(10):64-67
重庆是山城,在全国也许不算惟一。但将一座城市一分为二,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也许世界上都难找到第二了。一个城市中的某个街道位置,人们习惯用东、南、西、北来进行标识。然而,这个办法在重庆行不通。因为重庆依山而建,随地而赋,整个城市的街道曲折而零乱,方位都不准确。于是重庆人便按照自己的方法,以城市地势的特点,索性把全城分成了两块:上半城、下半城。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18日-22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大会首次在非首都城市举办.  相似文献   

16.
彭洲 《重庆与世界》2010,27(11):11-12
从重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从提升城市能级、切实加强区域协作、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尹灵 《重庆与世界》2011,(20):64-65
今年9月,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渝召开,我有幸再次来到重庆这座多姿多彩的城市。第一次来重庆,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中国内陆的一个城市工作,被派到重庆出差。当年的重庆是一座地道的山城,步步都是石阶,条条都是梯坎路。我在重庆考察完市场,在路边的火锅店吃了火锅,从朝天门码头乘船沿江东去了。  相似文献   

18.
重庆作为地处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在外贸出口方面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重庆外贸出口应怎样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外贸出口政策,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基数呢?  相似文献   

19.
枢纽重庆     
重庆市政府在2003年初提出了建设"数字重庆"、"枢纽重庆"的宏伟目标。市政府明确提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良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8年时间、944亿元,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最近5年是重庆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水陆空交通建设将齐头并进。在陆路交通方面,公路建设全面铺开,将在近两年内完成"8小时重庆"的通达工程,各区市县  相似文献   

20.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