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总部经济与武汉城市圈区域产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中一直存在各城市产业分工水平较低、产业一体化进程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而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实现武汉与周边卫星城市的互动与"双赢"。因此,武汉城市圈应通过以武汉市为核心企业总部引入区,逐步将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圈内其他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3.
陈爱玮  周林 《新金融》2012,(9):51-54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产业集聚将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辐射效应、金融外溢效应等,并提高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金融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法律、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途径。分析表明,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辐射效应、金融外溢效应等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基于PVAR模型的GMM估计、脉冲响应图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法考察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发现:北京和天津这两大城市的金融集聚度缓慢减小;河北整体金融集聚低于平均水平;京津冀整体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影响不明显。因此从京津冀全局出发,三地合作出台提升整体金融集聚度的发展规划,整合金融资源,加强各地金融业务合作,对促进京津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选取国内省级层面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多元化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各省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依次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创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能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14年中原经济的发展被我国纳入了新的规划,其肩负着促进中部经济崛起以及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选取了中原城市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对于中原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地进行分析,探究其余区域增长的关系,通过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经济区的金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于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集聚几区域增长展开研究,并为加快中原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群以及区域经济增长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谭玉成 《时代金融》2009,(7X):54-56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聚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以物理学中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首次把耦合关系运用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国际金融资源的流动加速,使得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虽然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但是在金融资源的布局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对我国金融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产业的进入壁垒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非经济性进入壁垒,发达国家的进入壁垒主要表现为经济性进入壁垒;发展中国家的进入壁垒则主要表现为非经济性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复杂性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改革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ctor in European countries. We use panel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of 1989−2016. Using the composite index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vers various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market, that is, depth, access and efficiency and four-way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as suggested by Rodrik (2005) and Law et al. (2018),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ntraril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hinders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using alternative proxies of economic growth, institutional indicators and capturing the period of financial crisis.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policy guidelines to develop financial sector by using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s economic tools.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产业进行了范围界定 ,测算了信息技术产业在 1990 - 2 0 0 0年的产业增加值 ;在用产业贡献率估计了信息技术产业对GDP的短期影响后 ,通过估计附加了信息化指数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估计信息技术产业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但不同金融发展指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广义货币供应量所体现的货币化指标对经济的影响较明显,以信贷所体现的金融发展指标虽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在长期内却不能起到显著作用,利率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虽然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对经济的贡献很有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符合需求伴随假说.  相似文献   

15.
    
We develop a growth model with banks and markets to reconcile the observed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relative liquidity of many financia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increasing household participation in direct market trades. At low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esence of fixed entry costs prevents the agents from accessing the market, and pushes them towards the banks, which provide high relative liquidity. We characterize the threshold after which the agents are rich enough to access the market, where the relative liquidity is lower, and show that the relative liquidity of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banks and markets) drops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market participation. We provide some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is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 one-unit increase in an index of securities market liberalization leads to a drop in the relative liquidity of between 17 and 27 per cent.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否取决于通货膨胀的水平。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52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将通货膨胀作为门限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统计意义上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通货膨胀处于门限值以下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通货膨胀超过门限值金融发展则不再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这启示我们强调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其发生结构性变化水平以内。  相似文献   

17.
    
Banks argue that holding higher capital will have adverse implications on their lending activities and thereby on economic growth. Yet, the effect of a stronger capital base on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largely unsettled. We argue that better capitalized banks improve financial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in dire times, they are able to sustain credit to the economy thereby containing advers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Using various methods, we test for the presence and strength of a financial stability channel and a bank lending channel by drawing evidence from 47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close to two decades. We find that higher capital ratios improv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help sustain bank lending, ultimately exert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conomic activity. These effects on real GDP growth ar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reaching up to 1¼ percentage points for each percentage point acceleration in capital. Our main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ensitivity checks, supporting the conclusion that safer banking systems do not bridle econo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可能会减轻市场摩擦,影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功能出发,探讨了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这些思想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融机构经营需要消耗一定成本,修正金融内生增长模型,运用该模型推导出市场内生决定的金融机构数量,然后通过对金融部门经营成本的比较动态分析,从整个社会层面考察由市场内生决定的金融机构数量是否是有效的.结果表明:市场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一般是无效的,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数量的调整提高金融部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云南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云南花卉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征与成长瓶颈,以及政府为促进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化成长的扶持政策,重点剖析了云南花卉产业集群的成长瓶颈与政府扶持政策缺失的因果联系,最终提出了促进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宏观调控意见,同时也为中小花卉企业的经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