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给了收入保障,并拉动了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背景,着重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十年的发展状况,总结了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并对保护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终结抑或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作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的特殊地域,其旅游开发应当有着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发展模式。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较早开始生态旅游探索的代表。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不但找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种适宜模式,而且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成功地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但这种生态旅游模式在种种压力下也面临着生存的挑战。从王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亟待解决旅游定位、旅游目标、开发主体、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作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的特殊地域,其旅游开发应当有着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发展模式。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较早开始生态旅游探索的代表。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不但找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种适宜模式,而且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成功地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但这种生态旅游模式在种种压力下也面临着生存的挑战。从王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亟待解决旅游定位、旅游目标、开发主体、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开发建设后的祖山风景区被定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自然保护区,远近享有胜誉.祖山是青龙县宝贵的旅游资源和品牌景区,其经营体制转换后,与转换前有何区别,转换后经营效益如何,将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究竟能给青龙县旅游业带来何种影响,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江泛滥湿地自然环境为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生存场所,特别有利于麋鹿的栖息、生长、繁衍。介绍了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保护区价值评估,并分析了保护区功能规划、生态规划和科研监测规划,提出建设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建立功能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和与之配套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谢飞 《中国电子商务》2014,(19):217-217
安徽,取名于安庆与徽州两府,因为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安徽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渊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和檄文化,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歙县、寿县、亳州、安庆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正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本文着重于研究关于安徽旅游网上高级定制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过开发建设后的祖山风景区被定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自然保护区,远近享有胜誉。祖山是青龙县宝贵的旅游资源和品牌景区,其经营体制转换后,与转换前有何区别,转换后经营效益如何,将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究竟能给青龙县旅游业带来何种影响,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文化保护区与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保护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其研究内容还是侧重于自然保护区的领域,在众多的文献中,鲜见对文化保护区内涵的理论探索。文章从比较的视野出发,试图用自然保护区的理论观照文化保护区,以期明晰文化保护区的内涵、目标和基本功能,从而在保护濒危珍贵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9.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三江平原典型示范区。受当地基础设施和人员管理限制,保护区内资源无法合理保护。保护区面临着湿地面积缩小,动植物资源减少,湿地水资源缺失等问题。鉴于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应制定一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业》2014,(1):48-51
2013年12月4日,一群反嘴鹬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振翅齐飞。据该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至2013年11月底,抵达东洞庭湖湿地越冬的候鸟已达55种、10万只左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面积约19万公顷,1994年成为国  相似文献   

11.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生物多样性等特点,但受三江平原开垦、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欠缺等因素影响,没有得到有力保护。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单独立法保护,既有很强的必要性,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消费经济》2002,18(3):33-35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吉林东部地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吉林省东部是长白山脉,森林茂密,有大面积原始林分布.长白山作为中国八大名山之一,闻名遐迩,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1979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不仅具有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还由于受海洋、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地质历史上的原因,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特点,是欧亚大陆北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自然综合体.巍峨壮观的火山地貌,从温带到寒带的山地森林垂直景观,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而成的第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奔流不息的三江之源,浩瀚的原始森林及其繁衍的2540多种野生植物和364种野生动物构成纷繁多样的生物基因,以及长白山坡独有的高山花园、长白山锦江大峡谷、温泉瀑布赏花区、卧龙赏花区、梯子河、长白山天地、迥然奇异的植被、针阔混交林带、林海雪峰等,都堪称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在国内持续讨论了多年。草原生态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结合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本文从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出发,通过优劣势对比说明了科尔沁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了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以及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而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地区,全市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有27个,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享誉中外,同时境内拥有国家级旅游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自然风光、文化宗教、文史博物、休闲度假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协调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之一,是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必然方向。虽然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认知还未统一,但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也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效益并反哺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通过对生态旅游市场开拓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郑昌江  傅双凤 《商业研究》2007,(12):132-136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鹤类为主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目前存在区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人为干扰日益频繁、区域分割,多家管理,政令难于统一等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提出了循环型保护区规划设计思路,并且构建了以工业、农业为重点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生态旅游资源分析1.地理区位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5月由新疆政府批准成立,1985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图1所示),地理坐标东经80°10'——90°18',北纬36°00'——37°49',海拔4000—4500m,东西长360km,南北宽190km,面积为4.5万km2,是我国第一个高原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主要有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3个大类,9个亚类和22个基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观察,与其他保护区在资源保护性开发方面的比较,以及走访了保护区内的游客、管理者、开发者以及当地旅游部门,发现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知名度不够高,开发深度不够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利用程度低;旅游开发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没有协调统一等方面。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应抓住生态旅游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找准市场定位和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打造生态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加强麋鹿和其他动植物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以带动盐城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虎牙藏族乡位于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该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在这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只能发展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并且必须把旅游开发与当地藏民的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应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做好生态旅游规划,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开发生态旅游和藏家乐,以期达到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琪  王祖良 《江苏商论》2012,(6):154-157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限制了周边居民的生产活动,使其原有利益受到影响。为缓解这一利益冲突,自然保护区常常采用旅游开发的方式弥补周边社区居民利益。本文以乘数理论为基础,提出景区乘数概念,并以此为衡量标准,开展旅游开发对周边社区带动作用的调查研究。本文以临安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调查及研究结果显示,近8年来,天目山景区乘数呈倒U型增长,景区游客乘数呈U型增长。结果反映出天目山景区在发展中趋于合理,倒U型增长表明景区对周边社区的利益逐渐增大,景区游客乘数呈U型增长表明社区旅游经营者由恶性竞争转向良性竞争,以品质带动消费,使人均消费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