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本是会计政策许可行为,但其却成为经理人进行盈余操纵的手段.文章以2009-2011年间拥有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正常自愿性会计变更可能性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性较大;董事会独立性对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董事会人数和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性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和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能性负相关.此研究结论对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发挥其功效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进行盈余管理而采取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程度、变更方向,以及变更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程度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就会计政策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形成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以会计政策为工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基于上述问题的案例分析,结合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时,应当综合考虑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否恰当列报等因素。同时指出,由于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当上市公司有再融资或者其他特殊目的的财务目标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醒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被审计单位不合理变更会计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特征,认为上市公司随着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进行适时调整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策略,但未做出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依然发挥同样效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特征,认为上市公司随着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进行适时调整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策略,但未做出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依然发挥同样效力.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利润影响数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但较高的审计费用会降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利润影响数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区分变更性质和产权性质后发现:发生恶意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国有企业更易发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否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研究表明通过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规避和迎合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上市公司的长期目标,强制性会计政策的变化使得不同时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2001年发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高盈利企业为了平滑盈余、大亏且当年无需扭亏的企业为借新会计制度执行之际进行“大清洗”而调减利润;高管人员变更也诱发了业绩差的上市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调增利润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亏。本文研究还证明了Fields(2001)的研究结论: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会计程序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3-2004年间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巨额冲销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和"清洁"的审计报告负相关。防止巨额冲销行为,应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入手,主要监管对象应是资产负债率高和审计报告不"清洁"的中小上市公司,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宾 《财会通讯》2009,(3):104-106
本文对2003—2004年间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巨额冲销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和“清洁”的审计报告负相关。防止巨额冲销行为,应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入手,主要监管对象应是资产负债率高和审计报告不“清洁”的中小上市公司,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企业尤其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粉饰会计报表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加强对被审单位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以确定企业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评估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了确认、计量和披露,是否为社会提供了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政策变更审计的目标 会计政策变更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对被审单位在其报告期内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再次确认和审核。它不是一项单独的审计,而是会计报表审  相似文献   

11.
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通过合法但不合理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了上市公司进行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通过合法但不合理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了上市公司进行非正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9年会计估计变更的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现象较为普遍,从2003年到2009年,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7.00%;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减当期利润的现象多于调增当期利润或不影响当期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很多是公司主动进行的,且变更所采用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或者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企业变更会计估计的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会计方法,进行损益等账项的调整往往是不法企业为达到种种目的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会计方法使用前后的一致性、估价与分摊的科学性审计就成了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格外注意的工作内容。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个体变更。会计变更会对当期损益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多会在这方面做文章,以满足它实现配股或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管制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企业对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进行变更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后果学说视角出发,根据相关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实例,提出了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企业对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进行变更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后果学说视角出发,根据相关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实例,提出了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振  梁杰 《物流科技》2005,28(12):104-106
本文列举了从2001~2004年以来发生会计变更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与会计报表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以及对变更方式进行了归纳,并对会计变更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浅谈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变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折旧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的变更、折旧年限的变更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应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当固定资产折旧变更既涉及折旧方法变更,又涉及折旧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变更,属于不易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对因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因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发生的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以上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在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解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监管手段的加强,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盈余管理的手段更加隐蔽,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形逐渐增多。为了对巨额冲销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必要进行会计估计变更视角下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章以2012—2014年间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冲销盈余管理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变更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