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实质,提出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和具体动机,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岩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150+15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出现的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也必然出现在我国的公司与企业中,因此,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并探讨了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希望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究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近年来我国财务经济学和会计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目前盈余管理的和未来盈余管理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选择空间的日益扩大,上市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农业企业筹集资金、获取适度农业补贴,间接的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但过度的盈余管理问题会带来诸多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农业上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吉松 《经济师》2009,(6):63-64
盈余管理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盈余管理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文章立足我国实际,研究我国的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分裂,国有股产权缺位,内部人控制”失衡治理结构不但无法有效约束盈余管理,反而激励盈余管理产生,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资本市场动机特殊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筹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丑闻不断爆出,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盈余管理因而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文章研究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对于解决盈余管理的滥用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常用手段,并针对会计操纵型盈余管理和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完善会计准则和监管指标体系、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和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进行投资者教育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等建议以规范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法,探讨了企业盈余管理在金融信息时代的新分类,总结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最后提出了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撒燕 《时代经贸》2010,(6):148-14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渐凸现,成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理论研究,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雅男 《经济师》2011,(5):90-90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等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陈英  杨欢欢  李林 《经济师》2013,(10):135-136
盈余管理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又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盈余管理多数被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它的结果最终反映在财务报告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是非常重要的,是揭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键。文章从盈余管理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根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一词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掀起了研究热潮。随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并且不断地得到完善,国内学者也陆续结合目前情形对国内上市公司是否发生盈余管理展开了探讨。文章主要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和手段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手段的实现方法并不一样。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从企业正常活动出发改变企业真实交易决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是最常见使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所以,以HR公司医药为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及研发投入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及计算,从而分析得出HR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原因及盈余管理动机,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亮 《时代经贸》2012,(18):122-122,124
目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并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适度的盈余管理表明,公司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因此,这种行为已成为上市公司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从我国现实情况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被过度开发,大量上市公司借盈余管理之名行利润操纵之实,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抵消了该行为的正面作用。盈余管理已是一个令全球投资者和政府关注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这必将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限制一部分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业。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渐凸现,成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理论研究,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雪  周玮 《财经科学》2004,(1):122-124
本文回顾与分析了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动因和计量方法,并根据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所着眼时间长短的差别,把盈余管理分为短期盈余管理和长期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并加以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白丽秋 《经济师》2012,7(2):188-18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受到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从而盈余管理也越来越被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法规制度等的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对盈余管理的若干问题还存在很多模糊的界定,如果过度实施盈余管理就很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文章论述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和盈余管理的应用及其影响,提出了对盈余管理进行识别和监管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方面,对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通股与盈余管理无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此外,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相对比较集中,致使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没有发挥其约束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股权适度集中,有相对控股权的大股东的公司盈余管理较轻,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