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因子:以湖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陈明 《山东经济》2009,25(1):80-86
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1995年起,我国中央和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都逐步引入了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体现在转移支付测算以标准财政收支为基本依据的方法体系中,也体现在直接设置的各项相对独立的激励性和约束性指标之中,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转移支付制度新的内涵。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主体还是均衡性转移支付,主要侧重于实现公平目标,在收入激励、支出约束及促进改革和发展方面缺乏鲜明的导向和具体的安排。本文探讨了效率因子引入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并且基于对我国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和特点的研究,重点对湖北建立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案例进行剖析,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坤 《山东经济》2007,23(5):77-79
从宏观背景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一、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从制度上破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定位,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艳丽 《中国经贸》2023,(16):46-48
在土地财政不可延续的背景下,现行财政税收与转移支付瓶颈愈发明显,基层财政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依靠大量土地出让金收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无法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给地方各项管理带来巨大冲击。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下的税收集中使县乡财政得到了较少的份额,欠发达地区较为依赖的农业相关税种的取消使县乡地方税体系进一步缺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较大程度地萎缩。另一方面,基层财政支出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受制于中央和省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政策控制、资金供给等。县乡财政运行的体制环境呈现出较为集权的特征。目前县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尖锐。改革财政管理层级、规范县乡财政运行机制远不能使县域财力困难问题彻底解决。必须从完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角度,创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思考解决县域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平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莫连营 《唐山经济》2007,(12):4-5,9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工作部署中,对财政工作也有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主题突出,就是更加关心基层,更加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04,(28):14-17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中央预算管理中存任的主要问题有:预算外资金清理不彻底;部分资金使用脱离地方政府、人大的管理和监督;一些作法影响部门预算的真实完整,部分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规范。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中也存在部分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按基数法分配,不够合理等问题。此外,部分中央部门和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拨款和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均衡地方政府财力缩小地区差距。然而,不断加大力度的财政转移支付功效尚嫌不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统一转移支付分配标准,推广因素法;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切实推进省对下转移支付改革。  相似文献   

8.
美、加、印、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瞥李玉兰,亦冬本文欲就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韩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对我们有所借鉴。一、美国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预算体制,并采取较为彻底的分权“分税制”。美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分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检验了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空间效应,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会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越高则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越低,并且地方政府会依据过去的分成比例和财政转移支付来决定其财政努力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横向模仿行为,横向政府间财政策略存在空间外溢性。  相似文献   

10.
黄麟 《改革与战略》2011,27(12):81-83,10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殊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用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相似文献   

12.
夏菊子  宋小宁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135-139
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理论认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旨在经济效率和财政均等化,这忽视了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因素。文章拘建了中央政府以政治稳定为目标,通过向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社会稳定的理论模型,利用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国家政治稳定因素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效应显著。其中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缩小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上面,必须同时从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的角度来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开 《改革》2005,(6):36-42
财政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理财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地方税体系不够健全、财政级次较多、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财力状况差异较大等一系列问题。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深化财政改革,从简化财政级次、建立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税体系、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的城乡收入差距向我们提出了严重的政策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更加自由化,财政政策在形成城乡差距的问题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包括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地方财政开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发现了中国地方财政体系有着严重的城市倾向。而且地方财政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的独立程度,也就是说,取决于地方政府开支来自于当地政府税收还是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由于税收集权导致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以及地方政府在选民,尤其是政治弱势群体农村人口中的可信度降低,地方政府近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来增加农村收入的效果被削弱。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伟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27-29
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我国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6.
陈志广 《改革》2012,(1):56-65
公共支出效率主要受相对财政自主——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在支出中的比例——的正面影响。这表明了分权确立独立主体的激励型好处,但更受绝对财政自主——地方政府自有收入——的负面影响,意味着我国分权缺乏相应的控制和问责机制,所谓的财政自主还没有达到规范意义上的要求。因此,我国地方分权应坚持,但配套的公共财政包括公共预算制度更应尽快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7.
西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方式和普遍做法。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当然毫不例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暴露了其不规范和不完善的一面。因此,借鉴西方相对成熟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沿革特别是八十年代实行“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1994年的分税制作了具体部署,改革财政包干制,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实行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并于1994年  相似文献   

19.
一、财政单一制国家转移支付制度简介 (一)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介 日本国属于单一制国家,除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包括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在日本宪法中被称为“地方自治团体”,实行中央集中领导下的地方自治体制。日本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也很严重,日本政府为了解决纵向横向的财政不平衡矛盾,建立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汪冲 《山东经济》2011,(4):86-93
转移支付会通过公共支出领域和税收领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现有体制下激励地方官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治理方式所产生的缺陷,这种修正因不同转移支付类型和不同地区而有所区别。同时,存在边际经济增长收益递减效应的县域转移支付会进一步扩张,使得地区间财力差距愈演愈烈。并且,支出责任、税权划分和转移支付三方格局下的政府间财政资源配置阻碍了县域经济增长,需要从政府间财职关系角度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