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用预设就是指在运用语言过程中为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或命题,它虽然是句子的意义成分。但并不以语句的形式出现,而是隐藏在语句的背后,作为交际必备的背景知识存在。在谈话中,谈话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预设的共知程度,而这共知性并非必须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说话者和听话人并不需要真正认为预设当然为真,他们可以接受一个真假不定甚至虚假的预设,只要这一预设对于谈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就可把该预设暂且当成是真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语用预设这一特点给说话人“强加”特定预设提供了可能。因此,预设作为谈话的起点,并不总是消极的,人们完全可以利用预设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用预设是人们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语用预设的基本特点为基础,分析了语用预设的交际功能,说明了利用语用预设特点形成的交际策略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口头交际中,语言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语音来实现,由于音调反映说话人企图强调的部分信息。因此英语调核在语句中的位置就是信息焦点之所在。英语调核在语音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话语中可以揭示新信息,而且具有焦点功能。调核的位置是受语用预设决定的,语用预设、调核、焦点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语用预设是关键。调核是手段,焦点是目的。  相似文献   

4.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而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共知性、单向性和合适性的特征。本文重点研究了语用预设在商品广告词这种特殊文体中的广泛应用,分析了广告是如何利用语言形式来影响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语用预设的理论知识,详述了语用预设的六个特点——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可取消性、单向性和隐蔽性在2016年春晚小品《快递小乔》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性,继而得出了在小品中使用语用预设不但可以为观众制造出幽默气氛,还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虚假语用预设作为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手段,是发话者通过将非交际双方共有的或者至少对一方有争议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从而达到其特殊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在外交场合中经常被用到。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以《朱镕基答记者问》为语料,分析朱总理如何从容应对外交场合中的虚假语用预设现象,从而领略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对话的信息中蕴含有相应的文化预设,在同一种语言内部的交流中,具有共知性的文化预设被很好的传递与理解。在翻译行为中,两种文化和语言各自的文化预设同异共存,很多时候,两种文化预设只有部分重合或者甚至没有交集,译者翻译时对交际中暗含的文化预设的处理能够决定交际的成功与否。陪同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口译员要重建文化预设的共知性,必须在口译前做好准备,在口译中采取一定的口译技巧,在口译后进行可能的弥补。  相似文献   

8.
预设是一个语用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扮演了重要的交际角色。本文试图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探讨语用预设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息加工的产物,交际意图表达与识别受到认知规范的制约和影响,而文化预设又为认知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标准。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预设所负载的认知规范,并以此为基础来表达和识别交际意图是实现文化移情、顺利进行交际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NP了都"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句式,论文分析"NP了都"句式的内部构成特点,指出这一句式所表达的意义来源于句子本身的意义和语境(前后续句给定的语境或隐含的共知的语境),并运用"预设"和"关联"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句式传递说话人"通报意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就语用预设而言,其主要是站在语用的视角,分析话语中存在的预设.文章从预设的理论背景及基本分类出发,对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广告实例,对广告中语言预设的分类进行探讨,并且研究了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预设的相关理论出发,以语用预设为视角,研究了法庭交叉询问中的预设策略的使用.在交叉询问中,法官、律师及公诉人可以使用预设策略来取得有利于己方的信息.在交叉询问中合理运用预设有助于提高司法领域从业人员发现真相,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喜剧小品的语言幽默性一直是语用预设的研究热点。本文以2013年春晚优秀喜剧小品《大城小事》为语料,从语用预设角度对演员的语言行为生成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花园幽径"型的预设策略是有意打破预设规约性、制造"笑"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语言行为的分析则是从语音手段和词汇手段两方面入手。语言行为是喜剧小品演员传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对语言行为的分析可以为喜剧小品的发展在台词创作和表演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享的知识,是交流顺畅的前提条件。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均可导致预设消失。预设若不能激活潜在的图形/背景关系或无法建立该关系,则预设消失。  相似文献   

15.
带有歧视含义的“也”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预设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有关。作为预设诱发语“也”的基本作用是表示类同,并由此衍生出表示歧视含义,“也”能传达歧视含义,主要是为了语言使用中的经济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预设是沉积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源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在文化预设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将异化、归化、旁注和变动四大文化预设的翻译策略运用于中美互译中,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元语言否定作为一种语言技巧,常见于非正式文体中。根据谈话的交际目的,元语言否定的语用功能可以分为总的语用功能和专门的语用功能;根据话语交际使用者的情况来看,又可分为悬念设置,态度的表明,赞扬或讽刺,辩解,推卸责任,转移话题等。  相似文献   

18.
预设在语言哲学领域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激烈争论,因此有必要重点讨论预设的特征和透射问题。其一,预设具有的两个基本的重要特征,即合适性和共知性;其二,预设的投射问题,它包括Karttunen和Fauconnier两种模式。Karttunen模式主要强调预设的洞隙、塞子和过滤器等信息的投射作用;Fauconnier模式以现代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论述预设信息在心理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接合及最佳化原则。  相似文献   

19.
商业广告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和商家的利益。有创意而又新颖的广告总是给人深刻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会给顾客留有足够的空间推理广告背后的隐含义。语用预设的使用,比平铺直叙的介绍更能吸引顾客,更具有说服力。但同时,此研究的局限在于,语用预设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分类中个别类之间的界限也较为模糊。这样,在此基础上的广告语分析也就显得不那么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常下意识地在运用它。由预设问题而引发的理解晦涩对我们的正常沟通与交流构成了一定的阻碍。预设的出现其实有迹可循,它也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被消除掉,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正确理解与成功交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