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C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  相似文献   

2.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干部的考核标准简单划一,片面看重GDP增长等显而易见的政绩,缺乏全面、客观、科学分析,特别是忽视了群众对官员的感受和评价,使一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章的干部,容易得到重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狭隘价值观、为政观和“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评,在助推县域经济狂飙突进的同时,也似乎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未有结尾的寓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被认为GDP是考核地方政绩的观念将被彻底扭转。近日,由国务院转批的、由发改委、环保总局、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对外了发布三个节能减排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此举两个“首次”引人注目:由国务院直接签发有关节能减排的行政性文件尚属首次,以往,节能减排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一部门对外发布,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说明三个方案具有法律效力;《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一票否决制”,这说明该方案具有刚性效力——节能减排不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5.
由于省、地、县“十一五”GDP指标层层拔高,发改委发文纠偏,要求科学规划,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体系。“统计加水”似乎正在成为到处传播的“非典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为各省市统计的GDP比国家核算多出3.9个百分点而苦恼:“有些省市地区,仍然过于肴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成为各省市GDP大于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各地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数字出官”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为改善目前GDP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以增加就业和提高百姓收入为核心。[编按]  相似文献   

7.
【香港《文汇报》10月20日】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按照四大功能重新划分内地经济区域版图,实行针对性强的差别化区域政策,有望打破“地方诸侯”唯GDP是从的政绩怪圈,并将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据了解,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将被列为优化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8.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3):30-30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发展GDP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9.
老言 《特区展望》2003,(3):49-50
郑培民既是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一面闪光的镜子。用这面镜子照一照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对于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大有稗益的。“显绩”与“潜绩”毋庸讳言,当领导干部是需要有政绩的。但政绩有两种,一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专往街面上摆,往路边放,其目的是为自己的“仕途提速”而搭桥铺路,人们称之为“显性政绩”,或叫“政绩工程”。另一种是专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所谓“潜性政绩”。郑培民自从走上领导岗位以来,…  相似文献   

10.
潘岳 《科学决策》2004,(6):13-16
新发展观所确立的新政绩观,要求我们对那些仅以单纯GDP增长为业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的政府官员,对那些只知道耗费财政和社会财富搞“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的政府官员,不能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