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建设胡继连所谓粮食平准储备,即以稳定粮食市场为目的的粮食储备。为了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本文拟对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的建设问题作些分析。一、粮食平准储...  相似文献   

2.
葛成波 《粮经纵横》1998,(6):35-36,34
建立粮食储备制度,是把储备粮食作为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一种手段,期望以较小量的吞吐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自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始建立国家专项储备制度以来,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面,我国现行粮食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些问题,作为粮食流通最核心的调控手段并没有如人们预期那样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主销八省市粮食购销转化为市场化,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保障总量平衡,稳定市场的任务将更艰苦、更复杂。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问题的宏观剖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一、历史与现实的审视:我国粮食问题是一种综合症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数次出现粮食买难卖难,近二年又出现粮价暴涨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问题出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探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一、粮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提供保障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特别是有关国家政府农业政策不当造成的粮食减产,生物能源转化、人口增加及食品结构调整导致粮食需求增长。去年以来,世界粮食库存已低于警戒线为历史低点,全球粮食市场供求开始失衡,市场粮食供应短缺,粮食价格暴涨。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问题的宏观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经济问题》1995,16(2):2-7
我国粮食问题的宏观剖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一、历史与现实的审视:我国粮食问题是一种综合症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数次出现粮食买难卖难,近二年又出现粮价暴涨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问题出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探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动及其对供应和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无论从实际供应的变化还是从预期供应的变化看,粮食储备的增量与存量都可能影响当年粮食市场价格,并且可能解释某些不能用生产和进出口数量来解释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算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化,进而分析储备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粮食储备平衡粮食市场长期供求波动与价格波动的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正确地认识粮食安全形势,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生产、贸易与储备协同的粮食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粮食生产调控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上了几个新台阶。 1984年和 1990年还先后出现了局部的“卖粮难” ,似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 ,结果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 ,种粮效益低 ,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一失误 ,影响到 1992年以后的改革 ,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急于把粮食全面推向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工作的“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实现 ,而且还引发了 1993年冬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价暴涨风波。这个深刻教训 ,证明越是放开越要加强对粮食…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当前,随着金融资本市场对国际国内外粮食市场影响的进一步加剧,特别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顺应粮食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粮食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乐山市粮食基础产业强盛,具有重要意义。一、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粮食产业发展趋势(一)发达国家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产业垄断,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严重威胁。目前,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供需变化对价格有比较敏感的反应。按照一般的市场理论,粮食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对价格应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储备来进行吞吐调节,也应有较好的效果。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理论推理并没有应验。1990-1993年是我国粮食储备制度运行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粮食市场基本是供大于求,国家的粮食专项储备一直呈扩大之势。储备的增加,对缓解“卖粮难”起了积极作用,但当时储备粮的收购价低于市场价,因此,国家储备对粮价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1994-1995年,粮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平抑粮价…  相似文献   

11.
粮食储备企业开展产业化经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化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经济、推动粮食事业不断前进的“永动机”。作为一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处于粮食流通过程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粮食储存、轮换与经营等多种任务,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经营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创新流通方式,搞活企业经营。推动整个农业产业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粮食储备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市场化改革日趋深入的前提下,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对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主要通过构建农户粮食储备行为模型,探讨农户储备行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国家采取宏观政策调控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世界粮食危机及其特征 众所周知,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因粮价暴涨而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已对国际社会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轮国际粮价暴涨反映了国际粮食供给与需求机制的失衡,究其原因,既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加剧、耕地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分析地方粮食储备的定位、组织模式和经营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应遵循的发展对策,对于认识地方粮食储备的重要地位、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正沿着市场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加入WTO以后,还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考虑粮食问题,不仅要着眼于国内,而且要立足于国际和国内两个粮食市场,运用国际和国内两种粮食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备不仅对粮食市场供求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社会生产及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持粮食储备在恒定范围内是粮食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粮食价格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粮食储备。研究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下降,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粮食供求关系出现明显转变。市场对粮食供求的敏感性增强,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外,很多粮食企业,包括粮食加工企业、贸易商都空前关注着2004年甚至2005年的粮食市场。很多人认为2004年我国的粮食可能会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会因此而出现大幅上涨,甚至暴涨。正确分析我国粮食生产与销售形势,对指导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9.
1 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的粮食流通新格局,是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开放型粮食流通新格局。“入世”标志着中国将全方位、宽领域、多方面地对外开放,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对接,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进一步促进粮食市场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一厢情愿地希望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偏居一隅、受到保护、坐享补贴,绝无可能。 “入世”后对国有粮食企业短暂的过渡期既是夯实家底、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极…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初,国务院决定率先在浙江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标 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保证改革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浙江必须 结合省情粮情实际,配套措施要跟上。   一、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培育粮食市场机制   粮食市场是政府调控的依托,搞活流通的载体。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最重要的 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调节省内粮食供求,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由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粮食市场 体系。近几年浙江粮食市场活跃, 2000年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