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长寿区的山野乡村。一直活跃着两支民间乐队海棠唢呐与义和锣鼓。他们代代相传.走村串户。吹打着欢乐与苍凉,高歌低吟.与百里乡亲共鸣悲喜.已历经数百年。2008年10月,长寿区将海棠唢呐、义和锣鼓纳入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随之启动了相关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居住在黎平北部山区的广大侗族同胞,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丧葬仪式的严密规程,其中唢呐吹奏贯穿在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迎来送往均离不开唢呐伴随,每个分段的吹奏都有其严格的讲究。因此,唢呐吹奏在整个丧葬仪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试从仪式中的唢呐、唢呐的制作、唢呐吹奏、唢呐曲等几方面加以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来,电视剧《红高粱》收视率一路走红,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于我而言,最是那在遍红大地的大片高粱地里,金唢呐的乐声响彻天际的一幕,难以忘怀。尤其是每每一浪一浪的红高粱的画面在脑海中摇荡,大杆子唢呐的嘹亮就能再次打动你。这种乐声,是来自黄土地上人们的呐喊,嘹亮纯净,细腻委婉,又像是将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在灵台,无论是娶媳嫁女、丧葬祭奠,还是乡村庙会、庆祝典礼等场合,总少不了唢呐手们,也少不了等待乐声穿透云霄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张向锋 《魅力中国》2010,(13):210-210
唢呐又名喇叭,高音唢呐又称海笛。其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唢呐不仅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而且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布于理、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李中山 《魅力中国》2014,(1):121-121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国著名作家、河南文学界的代表性人物李准先生创作了一部反映解放前黄河泛滥时期河南人大逃亡生活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河南电视台根据这部小时拍摄出了6部33集的电视连续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反映河南唢呐艺人爱情悲剧的《唢呐情话》。当我看到男主人公在坟头上吹起那悲凉凄怆、哀怨忧伤、缠绵悱恻的唢呐时,不由得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哽咽无语。真没想到,一把小小的唢呐,竟有如此的悲剧感染力、表现力和音乐魔力。  相似文献   

6.
方俊涛 《魅力中国》2014,(19):117-117
在戏曲团体多年来从事一种职业——戏曲演奏。大家非常熟悉这个职业,戏曲与时俱进,特别是河南豫剧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不同风格流派和音乐的变化更让人们体会和感受到戏曲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作为一名在戏曲乐队磨练出来的乐手,一直在戏曲乐队担任唢呐的演奏,从陌生的旋律到熟悉的韵律,从枯燥的梆子戏曲曲牌,慢慢了解到戏曲音乐的潜质,在每出戏曲音乐中核心重点段落的唢呐演奏在感染我,使我不得不停下来用心去感受优美或悲沧的故事,在演奏中去发挥特有的的能量,从而使唢呐在戏曲演奏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性。唢呐属于高中低音乐器,它起到用声音抒发情感的作用,同时还要单独演奏戏曲的特色音乐,一部戏曲在舞台呈现出来的是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唢呐也归位其悲喜,欢乐,都要依靠每个演奏员去仔细推敲。  相似文献   

7.
张廷营 《魅力中国》2013,(10):81-81
唢呐是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刚柔相济,善于演奏高亢明亮,热烈欢快的旋律,亦能抒发悲凄哀怨、悔恨伤感的情怀。据考证,唢呐从金元时期传人中原,后广泛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歌舞戏曲无处不有,明代后期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用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音乐,早期的豫剧伴奏乐队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唢呐是主弦八角月琴的兼职乐器,直至20世纪30年代豫剧引进了板胡,唢呐则由板胡来兼代,  相似文献   

8.
石辛 《魅力中国》2009,(20):172-172
唢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人民喜欢。通过唢呐对《黄土情》这首曲子的真情演奏,使人能体会到西北人民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对《黄土情》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唢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演奏方式来赏析该曲,让广大听众更能深刻体会到唢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石辛 《魅力中国》2009,(24):47-47
唢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人民喜爱。通过唢呐对《黄土情》这首曲子的真情演奏,使人能体会到西北人民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对《黄土情》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唢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演奏方式来赏析该曲,让广大听众更能深刻体会到唢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曾有民俗专家称苗族大唢呐为“川南乃至西南地区少见的民族乐器之‘低音王’”。2007年10月,苗族大唢呐成为筠连县“四大文化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唢呐与戏曲     
胡晓亮 《魅力中国》2013,(32):371-372
唢呐是一件世界性乐器,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对于唢呐,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日本称唢呐为茶留米罗;朝鲜.韩国则称太平萧;东南亚诸国称沙喇、沙鲁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家称祖尔奈或索尔奈、唢呐;南亚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国分别称唢呐、沙呐;阿曼、科威特、叙利亚等国称斯勒依、祖喀哪;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分别称米兹玛尔、祖喀呐;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称苏尔勒等等。  相似文献   

12.
合奏时,时而气势如排山倒海,时而又细腻委婉;独奏时,既有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情的倾诉,陕北长铜杆唢呐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年近70岁的汪世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生与唢呐不离不弃.他说:“我用生命热爱着唢呐.”  相似文献   

13.
中原唢呐在国人心目中有着非常美好的记忆,这和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繁荣中原音乐文化,特别是中原民间吹奏艺术,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中原唢呐吹奏艺术已成为人们了解河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和爱人樊朝霞从事唢呐和笙的演奏已经多年,本  相似文献   

14.
李长明 《魅力中国》2014,(19):106-106
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忘我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焦裕禄”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的事迹,不断积累、沉淀,具有永恒意义的感动,更加激起了我们中原大地自己的作曲家张一兵进发出灵感而为之创作,经历了四年的反复斟酌修改,于2011年3月,创作完成了唢呐协奏曲《泡桐》。乐曲用唢呐和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语汇,描述了人们对焦裕禄朴素而激烈的缅怀,抒发了人民群众不断学习、继承发扬焦裕禄同志的遗志而励志奋发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香港律师曾宇佐捐建教学楼10月28日,秋日艳阳下,随着香港盐业银行伍国瑞总经理等贵宾在红彩带上手起剪落的“咔嚓”声,瑞金丁陂希望学校里唢呐与鞭炮齐鸣,欢呼声和掌声雷动。在高扬的五星红旗下一幢由香港同胞捐建的造型新颖,拥有12间教室的崭新教学大楼正式交...  相似文献   

16.
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其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今天记者采访的主人公就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享誉海内外的唢呐王——郝玉岐。  相似文献   

17.
金桥吹打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46-46
有“天下第一唢呐,人间第二奇鼓”之称的金桥民间吹打,是巴渝民族文化中一笔珍贵的财富,也是这一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金桥吹打,曲目繁多,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是一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2006年,重庆金桥吹打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王飞龙 《走向世界》2010,(25):64-67
每天清晨,在京杭大运河山东台儿庄段岸边,不时传来嘹亮唢呐声。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这是运河娃们在练习“吹曲”。当学员们把几十个唢呐同时吹响的时候,运河两岸顿时热闹起来,过往船只上的人们听到唢呐声,也会拉响汽笛凑个热闹,一曲曲唢呐声回旋在水波中,或高亢嘹亮,或深沉浑厚,让人荡气回肠,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9.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乡村有一种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乡村以其原始、野性和纯朴的印象让我崇尚;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真正回到乡村,因而有一种莫名的、深深的忧郁。这种忧郁并非来自对城市的抱怨,恰恰相反,如同对乡村的留恋一样,我对城市的留恋也一样强烈。也许只是因为我出生在乡村,有一个与乡村息息相关的童年记忆,才让我有了如此复杂的感受。我常为此生出一番感慨来,认为我的一生就是只能走在从乡村通往城市的途中,既不能停留在乡村,也无法到达城市。对此,我总是既感到欣喜又感到悲哀。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绪中,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23,(4):14-15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南通广大乡村正涌现出越来越多乡村振兴“典型”。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工作,计划五年内建成市级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5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2021年,首批各有50个村庄作为培育对象入选。如今的南通,一个个乡村正在蝶变,一片片产业正在发展,一处处乡风正在改善……先进村在“单打一”上出亮点,示范村在“弹钢琴”上见成效,南通的乡村已初步呈现产业欣欣向荣、生态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