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生态减贫源于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的脱贫攻坚实践,逐渐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社会的三维协调发展路径,形成了生态减贫的实践逻辑。这三个维度的失衡是实践中生态保护激励不足、生态产业质量不高、脱贫可持续不强等现实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后脱贫时代民族地区需要继续推进这三个维度的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生态减贫的生态、产业与社会效益,助力民族地区全面绿色转型与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戴旭宏 《农村经济》2012,(12):60-63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地区,传统扶贫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专注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要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之间、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途径——绿色扶贫。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是绿色扶贫的主要推动力量。从财政角度出发,研究分析绿色扶贫的必要性,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与建议,探索建立绿色扶贫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对财政转变未来扶贫方式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合作型反贫困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陕南秦巴山区以"公益岗位"为依托的"购买服务式"综合性扶贫治理模式的运行逻辑,并结合试点贫困村所设置的"公益岗位"案例,对此类扶贫开发模式所发挥的功能和呈现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评述。"购买服务式"的综合性扶贫治理机制以国家力量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科研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估的模式来推行,此模式实现了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乡土知识传承的有效衔接,扶贫开发模式与扶贫治理主体实现了从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多元化的过渡,对于脱贫攻坚阶段的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扶贫是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安置、生态系统保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模式。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扶贫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生产经营或劳务收入,还可以得到生态扶贫成果带来的生态红利,实现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生态扶贫与其他扶贫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成果是具有乘数效应和溢出效益的公共物品,可以由广大国民共享。创建生态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是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地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遂年增加扶贫投入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农特脱贫的强大动力.文章从评估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的成本--收益及其变动趋势入手,揭示了剩余贫困人品减贫速度减缓、脱贫成本增加、扶贫成效降低、这些预示着原有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制调整与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蒋卓晔 《农业经济》2018,(12):21-2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减贫脱贫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精准扶贫战略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核心内涵,是指导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遵循。绿色减贫思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根植于"两山理论",是推进精准扶贫方略最有效的方式。深入研究绿色减贫思想对于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探究了生态文明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下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促进精准扶贫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各地区通过创业扶持政策稳定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具有直接影响。但是,新冠疫情让原本经济发展能力有限的贫困地区雪上加霜,尽管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稳就业,但是创业仍然面临层层困难。那么,贫困地区如何有效利用政府扶持政策,通过创业实现农村减贫脱贫,是当前脱贫攻坚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创业扶持政策的减贫效应以及农村创业减贫面临的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实现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促进兴林和富民的统一。文章综述了林业绿色减贫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就林业绿色减贫和绿色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推进林业绿色减贫正逢其时、开展林业绿色减贫大有可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的两大重要战略部署,具有理念相通性和阶段递进性,提高二者的政策匹配度和实践融合度,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和乡村振兴的实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应以促进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的生计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聚焦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现代化、扶贫资产管理和高效利用、绿色减贫长效机制构建等重点领域,加快政策深化调整、工作体系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型,提升脱贫效果可持续性,促进减贫治理长效化,实现乡村内生性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计环境、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行政式主导扶贫向市场化脱贫转变、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为此,本文提出应以转变治理方略,重构扶贫格局为逻辑架构,以探索动态识别标准、有序瞄准目标、再造金融体系为主要路径,通过完善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制度的顶层设计、推进保险保障与金融赋能减贫的双轮驱动、强化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激励等举措实现以金融扶贫促进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只有将基层组织建设同扶贫开发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文首先分析党建扶贫的机制,进而探究党建扶贫的模式、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发现党建扶贫主要存在"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基础建设"、"党建+易地搬迁"、"党建+健康扶贫"、"党建+结对帮扶"、"党建+人才培育"六种模式,脱贫效果显著。但在党建扶贫实施中还存在着党建和扶贫契合度不够、部分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村集体经济弱、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党建扶贫双推进、抓好组织建设、提升脱贫能力、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扶贫与扶智、扶志相协同的视角,阐释了农业科技扶贫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陕西省科技扶贫重点县域821份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扶贫的多维效应及减贫效应的组间差异。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扶贫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农技水平及持久脱贫信心的提升,具有增收、扶智和扶志的多维减贫效应,但不同科技扶贫模式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同时,与非贫困户相比,参与农业科技扶贫对贫困家庭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和扶智效应,但在持久脱贫信心方面成效并不显著。本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业科技扶贫,是贫困地区家庭增加收入水平、提升生产技能并增强内生脱贫动力,从而实现扶贫与扶智扶志协同推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电商扶贫即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作用于帮扶对象,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达到减贫脱贫效果。本文以河北承德为例,在调研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市场对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发展农村电商对扶贫减贫的促进作用,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主要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政策作为生态扶贫的重要手段,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巩固脱贫成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生态补偿政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生态补偿政策与减贫的国内外经典文献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归纳了生态补偿政策与减贫的分析框架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减贫路径,认为不仅要关注生态补偿政策对减贫的影响过程,还要注重以政策为联结,生态系统与生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认为,未来应基于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多源、多时空尺度数据深入开展生态扶贫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明晰生态扶贫战略实施的关键条件和机制,本文为有效发挥生态补偿政策的减贫作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工作提质增效实践中强化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关联,着力推进理念协同、力量协同、空间协同、利益协同和创新协同等"五大协同",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由"单兵作战,单点突破"向"集体发力,全域扶贫"转变,推进发展空间重构减贫与贫困人口社会关联网络重建,逐步形成多方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和有机的"脱贫共同体"。展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十四五"时期扶贫开发新趋势,未来扶贫开发工作应关注贫困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减少以及贫困人口结构调整优化、强化扶贫开发价值共创以及推进"社会关联增进式"减贫。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2018年预计全国1000多万人脱贫,280个县摘帽在2018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2018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6年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以上,前所未有,也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刘永富说。  相似文献   

19.
自扶贫小额信贷开展以来,其在助力建档立卡户增收、减贫方面成效显著,但研究发现信贷资金的运用以户贷企用为主,与激发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任务相背离。为探究这一反常现象的逻辑机制,化解建档立卡户发展困境,文章构建了精准开发嵌入金融扶贫模式分析框架,对玉屏侗族自治县桐木村"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案例进行解剖得出以下结论:(1)基层政府迫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压力,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扩大覆盖范围,将大量不具备自我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户纳入信贷范围,客观上推动了户贷企用模式的发展;(2)将精准开发嵌入小额信贷是实现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3)桐木村"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的发展实践与精准开发嵌入金融扶贫的内涵相契合,是微观层面金融扶贫开发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扶贫用地:从政策供给到制度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始终与我国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在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扶贫开发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的扶贫用地政策,确保了脱贫攻坚渠道畅通。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和扶贫督察机制推动扶贫用地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更加精准。国土资源部门在落实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实现了从扶贫用地政策供给到扶贫用地制度建立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