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5,(1):2-3
<正>目前,余姚市"五水共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余姚江水质列宁波"三大江"之首,最良江获评宁波市最美河道,泗门镇、牟山镇入选"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国际领先,并成功创建成为宁波唯一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10月底,宁波市"五水共治"现场推进会在余姚市顺利召开。总体工作得到了省、宁波市领导和省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坚持科学治水,做到系统谋划邀请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等方面的专家,对"五水共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切实抓好姚江流域(余姚市域)防洪、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  相似文献   

2.
<正>5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暨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大会上,宁波市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第二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当天,北仑区、奉化区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银鼎",海曙区、镇海区被授予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宁波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几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以"五水共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为总体要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水和安民"为底线,采用"河库联调润港城,五水共治惠民生"的建设模式,围绕"五大体系",大力实施"十项重点示范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完成投资316亿元,圆满完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传承三江水韵文明,打造滨海宜居港城"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4.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实施"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后,宁波积极响应,狠抓落实。那么,"五水共治"对宁波而言意味着什么,做法上有何亮点?以下是本刊记者对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何国强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4,(11):30-30
<正>宁海县在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中,以"四个一"为工作导向,狠抓实干,使治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重导向,一个目标干到底宁海县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形成"天蓝水碧、五水共治"新体系,并制订了五水共治、治水强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治水行动深入开展。明确近期要实现"三个≥、两个基本"的目标,即城镇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是宁海的最大优势。历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治水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五水共治"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荣获2016年度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并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命名。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剿灭劣Ⅴ类水重要部署,宁海县自我加压、  相似文献   

7.
<正>三年治水,百姓点赞。肩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殷殷重托,今年年初,宁波再一次吹响了"五水共治"的集结号——向劣V类水发起全面围剿。对照全国"水十条"的任务和目标,宁波将提前三年完成相关剿劣任务。全面剿劣,既是"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山海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北仑区治水捷报频传:继年初再次捧得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后,8月又在宁波市率先通过了全域剿灭劣Ⅴ类水验收。区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跨境河流水质考核累次优秀,污水处理率和管网覆盖率名列全省前茅……如今,北仑的水环境治理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让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治水成效最好的区域之一。生态家园渐成现实清流东入海,碧波绕新城,一个"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生态家园,在北仑渐成现实。2011年起,北仑率先实施了内河水质综合治理。2014年,省委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后,北仑更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9.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31-32
<正>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水共治"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对去年遭受过特大洪涝灾害的余姚来说,像是量身定制,其中,姚江治理更是重头戏。截至目前,余姚"五水共治"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5,(6):72-75
为进一步提升宁波水文化,营造人水和谐的治水氛围,继续推进“五水共治”、“治水强基”活动,由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宁波通讯杂志社、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以“五水共治、人水和谐”水文化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历经2个半月,征集参赛照片3022幅,是历年来各类摄影大赛征稿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且照片质量高,得到与会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本次参赛的照片主要围绕宁波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工程(包括水库、水闸、海塘、围垦、河道、  相似文献   

11.
正在6月5日举行的浙江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宁波市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首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在此之前,象山县、北仑区、宁海县、奉化区都捧回过县(市、区)级"大禹鼎"。此次公布的县(市、区)级榜单上,江北区、北仑区、奉化区、宁海县和象山县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正五年来,宁波市供排水集团作为城市的"水保姆",开创了生态引水、集约制水、科学排水、分质供水的崭新局面,为"五水共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供排水"航母"扬帆起航2014年5月6日,宁波市供排水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宁波供排水事业从此步入了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集团整合了市自来水公司、市排水公司、宁波工业供水公司3家公  相似文献   

13.
正召开"五水共治"暨美丽宁波建设工作会议,是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有力、扎实有效推进"五水共治"等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宁波,让宁波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第一,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宁波是长期任务,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定力宁波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生态环境容量偏紧地区,早在2003年就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决定。1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在开  相似文献   

14.
正"五水共治"开展两年来,奉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宁波关于"五水共冶"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优化环境、促进转型、惠及民生的战略部署,以源头治理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推进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上下游共治、山海平原联治,不仅治出了绿水青山,更治出了百姓的口碑。两年来,全市上下共安排治水项目100  相似文献   

15.
<正>宁海坚决有力地贯彻落实省市治水决定,共投入40亿元将总长200公里的五大溪流全流域基本整治到位,三年铺设污水配套管网3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治水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五水共治"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荣获2016年度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并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命名。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4,(17):60-61
<正>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对于"五水共治"工作的决策部署,东钱湖镇大力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明确任务完善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区镇一体的"五水共治"3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在其下设置了"五水共治"办公室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三个专业小组。建立完善"河长制",全镇所有河道都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分别由管委会、镇、村干部担任河长,制作了"河长制"公示牌,并落实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4,(16):2-3
<正>直面困局率先突围慈溪境内有3.5万家工业企业,民营经济活跃,境内河流不断遭受侵占和污染,河道劣五类水体占比居高不下。2013年8月15日,慈溪率全省之先单独成立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独立办公,全职治水。2014年3月,响应省、宁波市"五水共治"的号角,慈溪又扩展成立了市"五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宁波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城乡联动、政企联手、全民联心,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合力、最实的作风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泓碧波,让宁波人民永享海定波宁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4,(13):86-86
<正>今年以来,奉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宁波市关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治水大攻坚的高潮,"五水共治"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机构基本形成全市河道三级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镇(街道)"五水共治"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层层进行动员。为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把全市河道分为三级,实行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后,嘉兴市政府响应号召展开了全方位的治水,其中金融助力的强化为治水项目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也是治水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枢纽。本文就围绕嘉兴金融助力"五水共治"展开论述,从金融助力"五水共治"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助力治水方面尚且存在的不足,并借鉴温州市成功治水案例,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