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丰富了金融业态,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也催生了对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服务需求。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发展基础上,研究征信与互联网金融对接的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行业会员制模式,建议在互联网征信业务发展初级阶段应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逐步引导市场主导型模式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成员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最终形成政府征信机构为引导,市场征信机构为主体,行业协会征信机构共同发展的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法律监管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 《武汉金融》2014,(5):35-37,69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交易结构,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应当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创新性金融监管理念的试验田,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如厘清其体系边界、业态模式以及内生性的风险等。重塑法律监管原则与逻辑,通过提供有效法律供给、完善征信体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协调、发挥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4.
李真 《海南金融》2014,(4):76-81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交易结构,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应当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创新性金融监管理念的试验田,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如厘清其体系边界、业态模式以及内生性的风险等。重塑法律监管原则与逻辑,通过提供有效法律供给、完善征信体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协调和发挥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需求与供给"两不足"的现象,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有必要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在国家宏观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普惠金融发展也步入新阶段,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政府监管错位、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等因素均阻碍了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或发展。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现状、剖析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信用及产权制度四个维度对普惠金融的运行障碍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的运行原则提出相关改革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突破运行障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揭示我国普惠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普惠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现阶段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对策思路.构建普惠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应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助推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普惠金融扶贫协同机制和政策联动创新;加强扶贫信息共享,建立动态信用评级;完善扶贫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探索普惠扶贫新模式;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技术和效率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具有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开展的动力相对不足。现代新型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集团主导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导,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金融科技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融资效率提高,现代新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政策四个方面总结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滞后、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导力量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展适合西部农村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丰富完善西部农村普惠性金融组织体系,三是依托互联网金融建设西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信社作为广西最大的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使命,坚持科技引领支付服务创新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广西最大的普惠金融电子服务平台。广西农信社把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支付渠道建设,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不够、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广度不足、县域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县域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制约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症结源于金融排斥,从制度创新、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提出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民间借贷兴起的逻辑,总结了普惠金融改革"新政"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大试验区金融改革的举措,从中提出了积极争取中央的优惠政策、强化顶层设计理念、加大普惠性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力度、借助优惠财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深度参与金融扶贫工作、借助大数据手段降低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等对甘肃省发展普惠金融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旨在使所有有金融需求的人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通过对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互联网能够有效解决交易成本、不对称信息以及区域限制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以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在"互联网+"视野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须不断进行征信体系、国家政策、投入互联网产业资金技术方面的完善,以实现其创新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迅速发展,然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与美国迥异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范式。中国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政策决定了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有鲜明的"普惠性"的特征。本文从互联网的内涵发展轨迹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的具体特征,最终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13年代表着金融供求内生力量的民间金融爆发以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迅速崛起,将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部分群体纳入服务范围内,与普惠金融呈现出高度契合、相互促进的趋势。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状况,阐述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普惠金融所具有的内在耦合性,并在次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普惠性所面临的挑战,在健全征信体系和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使之更好地为普惠金融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杨光 《征信》2015,(2):21-24
互联网金融让大众可以在信息相对对称中自由、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从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和理念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点,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传统金融业务加速互联网化,互联网平台纷纷开展金融业务,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新金融业态迅速崛起,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日益丰富,这些互联网+金融在提升了现有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投融资需求。可以说,互联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使用传统手段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成本高。  相似文献   

17.
以金融扶贫的阜平模式为例,探索了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向普惠金融的转型问题。指出阜平模式的核心经验在于政府主导,以联办共保模式为农业产业风险兜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撬动金融资源扶贫,打造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与金融机构协同推进线下普惠金融发展等;发现阜平模式的脱贫成效显著,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受到县级政府财力薄弱、保险公司运营亏损、担保公司代偿比例过高及金融服务网络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困扰。最后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建立稳固的农业产业链、加大代偿贷款的清收力度、完善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发展目标。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其重点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只有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为重要载体,及时把握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创新体系,才能启动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群体的巨大需求潜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在服务民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纵横》2014,(12):47-56
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经营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因素,并研究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机构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借贷渠道、政府政策支持、户主及家庭特征、商业可持续性、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对农村经营户和金融机构的福利改善具有正向效应。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当前金融系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互联网金融依托自身优势,打破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在对朔州农村普惠金融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与相关性,并提出适合现阶段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